《柳叶刀》揭秘:医学进步如何改变中国各省死亡率?
《柳叶刀》揭秘:医学进步如何改变中国各省死亡率?
近日,《柳叶刀》发布了关于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医学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慢性病如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等成为主要死因。此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疾病等也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卫生健康水平的进步与挑战。
慢性病成为主要死因
研究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70岁前死亡)正在成为重要问题。《柳叶刀》投资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陈思邈表示,学界对过早死亡的研究将为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可量化指标,进一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
中国面临的四大健康挑战
对中国来说,最需优先干预的是以下四个重要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
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烟草导致的慢性病:吸烟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包括肺癌、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感染导致的慢性病:如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导致长期健康问题。
这四个问题导致了中国与最发达国家之间约70%的寿命差距。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与北大西洋地区(世界上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相差4.3年。
习水试点项目:从理论到实践
为应对这些挑战,《柳叶刀》投资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贵州省习水县启动了首个试点项目。项目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聚焦烟草导致的慢性病,通过提高烟草税等措施减少吸烟率。
第二阶段: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导致的慢性病,通过综合干预降低发病和死亡率。
项目创新性地引入了“为人群健康付费”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基层医务工作者运用群医学原理照护人群健康。到2026年,项目团队将对第一阶段的干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间接指标量化相关干预对寿命的提升作用。
跌倒: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除了慢性病,跌倒已成为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死因。据统计,2017年中国因跌倒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3.48万,较1990年的6.41万增加了110.30%。跌倒不仅导致死亡,还会造成老年人活动受限及功能受损、残疾等非致死性后果,削弱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支出。
展望未来
《柳叶刀》的研究和试点项目为我们展示了医学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有针对性的卫生策略和合理调配卫生健康投资,我们有望实现2050年将过早死亡概率降低50%的目标。但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医学进步正在改变中国各省的死亡率格局。从传染病到慢性病,从单一治疗到综合健康管理,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政策创新和社会动员,我们有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更长的健康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