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户部巷:汉味小吃新地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户部巷:汉味小吃新地标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05487290_100065151/?pvid=000115_3w_a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161284855144746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39VB3A0542FI2A.html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412/02/content_30032439.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10DR2D0544DQ5F.html
6.
https://hb.chinadaily.com.cn/a/202404/26/WS662b95baa3109f7860ddb40b.html
7.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1A02E3800
8.
http://m.ifensine.cn/baike/show-400296.html
9.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wuhan-145-122534238/

“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武汉人对户部巷的钟爱。这条位于武昌区司门口的小巷,全长仅150米,却承载着数百年历史,见证了武汉的繁华与变迁。

01

历史渊源

户部巷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最初,这里因毗邻藩台衙门(即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到了清代,户部巷已成为武汉早点的象征,享有“汉味小吃第一巷”的美誉。

02

特色小吃

户部巷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每一种美食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相传由汉口长堤街的李包所创,最初是为了防止面条变质,煮熟后摊开并偶然加了麻油等调料,竟意外地创造出了这道美味。

热干面的面条筋道有嚼劲,采用碱制熟面,开水焯煮后淋干水分,再加入特制的芝麻酱、葱花、萝卜干、酸豆角等配料。芝麻酱浓郁醇厚,香气扑鼻,与筋道的面条完美结合,每一口都咸香可口,令人欲罢不能。

糊汤粉

糊汤粉作为一道经典美食,是外地游客来汉必打卡的佳肴。糊汤粉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起源于汉口花楼街,最初由码头工人及其家属创立,以低廉的价格和鲜美的口感迅速流传开来。

糊汤粉以鱼糊汤为底,搭配细长的圆米粉。鱼糊汤由江里野生小杂鱼熬制而成,最好是两三寸长的小鲫鱼,去鳞去鳃后洗净熬制,讲究大锅文火,通常需要熬煮一整夜,直至鱼肉脱形、鱼骨几近熬化,汤色乳白、味鲜汁浓。接着,滤汁除渣,加入大量胡椒粉,再用生米粉调糊,最终制成糊汤。米粉则是用籼稻米磨浆制成,洁白细长,口感柔韧有劲。糊汤粉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对火候和调料的掌控要求极高。

面窝

面窝是武汉居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早点,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当时,汉正街集稼嘴有一个叫昌智仁的人,为了翻新花样,将大米和黄豆磨浆,用特制的边凹中凸铁勺油炸,再撒上芝麻,制成了中间有个窝的饼子,取名“面窝”。自此,面窝成为了武汉大众化且别具地方特色的食品。

户部巷的谢氏面窝,是外地人来到武汉必打卡的经典小吃。谢氏面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谢荣德的炸面窝技艺家传,他在户部巷租下一间小门面固定经营后,面窝声名大噪。谢荣德的面窝配料讲究,使用优质大米和糯米混合磨浆,加入香麻油、葱花、芝麻、姜末等佐料,炸出的面窝色泽金黄、焦脆适度、香酥并重。他还能根据顾客要求,炸制不同焦软程度的面窝,如适合老人的泡软“圈圈”和年轻人喜爱的焦脆“片子”。如今,谢氏面窝已有了更多的创新,如红薯面窝、萝卜丝面窝等,丰富了面窝的种类。

糯米包油条

糯米包油条是武汉人过早(吃早餐)的优选之一,也是外地游客来到武汉必打卡的美食之一。在户部巷,有多家售卖糯米包油条的店铺,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何嫂家的糯米包油条。这家店的糯米包油条,选用优质糯米和油条,搭配芝麻、花生、核桃粉等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口感糯软香滑,油条香酥可口,甜中带咸,层次分明,深受食客喜爱。此外,该店的糯米包油条个头较大,饱腹感强,是许多人过早的首选。

黄州烧梅

黄州烧梅起源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选用上等精制白面、桔饼、新鲜花生米、豌豆粉、葡萄干、肥猪肉、糖渍桂花、冰糖等多种配料,制作精细。将面粉反复揉和至不沾盆、案,擀成荷叶似的薄皮,再包入细切成丁或捣碎的馅料,捏成团状。包好的烧梅形似石榴,顶端用食用色素装扮,宛如红梅,因此得名。黄州烧梅既可笼蒸,也可用麻油炸食,口感香甜软糯,饱腹感强。

鸡冠饺

鸡冠饺起源于武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其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外形,像鸡冠一样,侧边包裹着肉馅。这种小吃将饺子放入油锅中油炸,炸至色泽金黄,肉馅鲜美,外脆内香,让人食欲大增。在户部巷,有多家店铺售卖鸡冠饺,其中不乏一些老字号店铺。

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是湖北武汉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形如乒乓球大小,外裹一层白色芝麻,外酥内软,香甜可口。相传欢喜坨是清朝光绪年间汉口居民刘子华创制的,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武汉,欢喜坨不仅是早点小吃,也是节日喜庆和婚嫁时的馈赠礼品。

03

当前发展

如今的户部巷已从一条普通的小巷发展成为集餐饮、购物、旅游为一体的风情街区。巷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汉味小吃,还引入了各地的网红美食,如成都冰粉、长沙臭豆腐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

户部巷的繁荣也带动了周边的发展。黄鹤楼、长江大桥、昙华林等景点与户部巷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武汉独特的城市风貌。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味记忆。

户部巷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变迁。从一条小巷到汉味小吃地标,户部巷不仅是一条美食街,更是一座城市的缩影,承载着武汉人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