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凤莲怒批教师违规补课乱象:加重学生负担,损害教育公平
惠凤莲怒批教师违规补课乱象:加重学生负担,损害教育公平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惠凤莲就教师违规补课现象进行了严正批评,指出这种行为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还可能涉及伦理问题,严重损害教育公平和社会风气。这一言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违规补课现象频发
近年来,教师违规补课现象屡禁不止,且形式多样。在河北某学校,以“学科拓展和科技之旅”为幌子,强制140名高三学生缴纳5390元高额补课费,在寒假期间进行补课。在温州,一所高级中学在期末考试期间违规补课,要求家长缴纳2000元以上的补课费,并强制学生不得请假,否则将面临旷课处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违规补课现象已经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一位高中教师描述了自己和学生的一天:早上5点半起床,5点45分开始早读,晚上10点放学,每天工作17个小时。学生和教师几乎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教学中,生活变得单一而压抑。
违规补课的影响
违规补课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学生而言,过度的学习压力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创造力的丧失。一位教师感慨道:“我教了坟墓一样的班级!课堂上到处都是空洞的疲惫,复习课上到最后就是各科老师每天发一张试卷,学生默默地做,老师默默地改。”
对教师而言,过度的工作压力和对分数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和意义。正如一位教师所说:“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这就是大部分高中的苦逼现状。”
更为严重的是,违规补课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些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请私教进行一对一补习,而普通家庭则难以承担高昂的补课费用,这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政策监管加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教育部发布新规,从2025年1月起全面禁止补课,违规者将面临5万至10万元的罚款。江西省教育厅也发布通知,明确寒假期间除高三年级外,任何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师都不得组织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同时,各地建立了监督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学校公示举报电话和邮箱,一旦发现违规补课行为,不仅可以处罚机构和教师,学生本人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构建健康教育生态
要从根本上解决违规补课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师应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而不是校外补习。教育部门则需要持续加强监管,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教师的合理诉求。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教师这个行业也成为了‘高风险’行业,门槛高,监督严就不说了,主要是现在师生关系不再像很多年前真挚纯粹。”这提醒我们需要在规范教师行为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权益保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公平的学习环境,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