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一片神奇的叶子,飘香四海润泽人心
安溪铁观音:一片神奇的叶子,飘香四海润泽人心
“铁观音”这个名字,承载着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福建安溪县松林头村的茶农魏荫,一日在梦中得到观音菩萨的指引,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这株茶树约一人高,枝粗叶茂,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魏荫将这株茶树带回精心培育,制成的茶叶香气独特,令人赞不绝口。后来,这株茶树的枝条被赠送给其他茶农种植,人们称之为“魏荫种”。
乾隆元年,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今西坪镇南岩村)的王士让进京拜谒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饮后,认定此茶气味非凡,遂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询尧阳茶史。乾隆帝细察、掂量茶叶,感觉茶叶乌润结实,粒沉如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又有魏荫“观音托梦”一说,因而赐名“铁观音”。王士让一听,赶紧跪谢。自此,铁观音声名遍传天下。
铁观音的诞生,开启了乌龙茶的新篇章。这种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以其独特的韵味赢得了世人的青睐。铁观音不仅在福建安溪生根发芽,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知名的茶品。
安溪铁观音之所以名扬四海,与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密不可分。铁观音的外形条索肥壮,色泽砂绿油润,沉重如铁,形似观音。冲泡后,茶汤金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带有兰花香、桂花香、栀子花香等多种香气。口感醇厚甘鲜,回甘悠久,具有独特的“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质与其产地密切相关。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8-22摄氏度,无霜期260-350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相对湿度76%以上。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6.0,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铁观音无与伦比的品质。
品饮铁观音,是一门艺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茶具,紫砂壶、瓷壶或盖碗都是不错的选择。用热水预热茶具,让茶具的温度与茶叶相得益彰。投茶量约为5-6克,用100℃的沸水冲泡,让茶叶在水的怀抱中尽情舒展。注水时,采用高冲低斟的方式,让茶叶翻滚,茶汤更均匀。出汤时间要适中,首泡8-10秒,之后每泡递增10-15秒,避免苦涩。
铁观音的冲泡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但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冲泡茶艺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一半。
3.冲茶:把开水壶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刮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倒茶:把泡一两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
6.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看茶: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
8.品茶:乘热细啜,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
铁观音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2022年,福建省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参与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一茶双世遗”传为美谈。
在安溪,茶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聊天、婚丧嫁娶,还是吵架前,都要先喝上一杯茶。茶诗、茶歌、茶联、茶谚、茶戏等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斗茶、茶王赛等竞技活动精彩纷呈。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等机构的成立,为茶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安溪铁观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国际场合,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安溪茶艺节目也在全球多国展演……“双世遗”安溪铁观音,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的影响下,国际茶友牵头成立了北美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工作站。据何环珠介绍,如今,女茶师传习所已在国内外设立二十余个传习基地,为全球茶友搭建了共同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平台。
“女茶师传习所国际化进程如桥梁,联结世界茶文化与安溪铁观音。它不仅拓宽女茶师舞台,更促进全球茶文化融合。秉承世界女茶师非遗文化创新联盟宗旨,以茶筑美好生活,以产业促共同富裕,以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共筑以茶为媒的生命共同体。”何环珠说,“在这里,我们不仅传授茶艺,更传播茶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安溪。”
铁观音的传奇故事,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魅力。这片神奇的叶子,将继续承载着中国茶文化的精髓,飘香四海,润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