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鼓浪屿老建筑保护创新模式:近邻监督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鼓浪屿老建筑保护创新模式:近邻监督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引用
百度
5
来源
1.
https://wk.baidu.com/view/5a4b3e210722192e4536f666?pcf=2&fr=xueshu&bfetype=new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HPB7RF0534P59R.html
3.
http://www.tjszx.gov.cn/yzjy/system/2024/12/26/030017264.shtml
4.
https://td.fyun.cc/detail/38d60d3cbc5fa575a4cf7d7536e0ccf201b5fa71.html
5.
http://www.archcollege.com/mobile.php?m=index&a=index&id=35827

2017年,鼓浪屿以“历史国际社区”的身份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这座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小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面临着自然老化、人为破坏等多重威胁。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焕发新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01

新条例为老建筑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2024年12月,厦门市修订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为老建筑保护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新条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保护机制,明确了各方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条例中增加了关于公众参与和社区共治的内容,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与时俱进。

02

“近邻监督”模式开创保护新模式

在鼓浪屿,一种名为“近邻监督”的创新保护模式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模式通过建立文保员和近邻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力量,实现对历史建筑的日常巡查和监督。

“此处烟感设备安装不规范,且线路裸露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不久前,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的文保员黄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处历史风貌建筑存在消防隐患,立即通过福建省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进行反馈。街道近邻监督处置室接到反映后,迅速进行现场核实,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种“近邻监督”模式不仅提高了文物保护效率,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据统计,鼓浪屿上共有15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红色革命遗址,此外还有400多处被认定为历史风貌建筑。在近邻监督员和文保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得到更好的保护。

03

创新保护模式助力文化传承

除了“近邻监督”模式,鼓浪屿还在积极探索其他创新保护方式。例如,内厝澳片区改造规划研究提出“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强调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在保护理念上,鼓浪屿也实现了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团队在参与鼓浪屿申遗工作时,就特别强调将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激发社区居民的保护动力,使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04

保护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通过各方努力,鼓浪屿老建筑保护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许多历史建筑在得到修缮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例如,一些老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艺术馆或社区活动中心,既保护了建筑本身,又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

然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鼓浪屿的历史建筑不仅是厦门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携手努力,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让它代代相传,永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