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东数西算”:数字经济的新引擎
庆阳“东数西算”:数字经济的新引擎
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下,甘肃省庆阳市正迅速崛起为西部算力高地。作为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庆阳不仅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在产业聚集和人才培养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东数西算”:国家算力布局的战略选择
“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为优化算力资源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东西部算力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实现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庆阳作为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其定位是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庆阳的优势在于能源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非常适合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在“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下,庆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023年底,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已建成标准机架3.1万架,算力规模达到3.4万P(1P相当于每秒运算一千万亿次)。这一成绩在全国八大枢纽节点中位居前列,展现了“庆阳速度”。
在企业入驻方面,庆阳已累计对接数字经济企业3667户,签约870户,注册子公司287户。其中不乏华为、英伟达、秦淮数据等头部企业。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东数西算”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为庆阳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培养: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为支撑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庆阳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庆阳与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同时,庆阳设立169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每年培养数字人才2700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为吸引外部人才,庆阳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开通“人才专列”,提供数字经济人才乘车补贴,加强与西安、郑州等人才高地的联系。这些措施不仅优化了庆阳的人才结构,也为当地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展望:打造西部数字经济新高地
庆阳在“东数西算”工程中的表现令人瞩目。根据规划,到2025年,庆阳将建成标准算力30万机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到2030年,建成80万机架,产值达到2700亿元。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庆阳有望成为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庆阳的实践证明,“东数西算”工程不仅是算力资源的重新布局,更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和人才培养的协同推进,庆阳正在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