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区公共交通即将全面恢复!
上海跨区公共交通即将全面恢复!
2025年1月22日起,上海将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上海城市生活正在加速恢复正常秩序,更体现了上海公共交通系统的强大韧性和高效管理能力。
逐步恢复,科学安排
根据上海市副市长张为的介绍,公共交通恢复将分步实施。首先在远郊区开展压力测试,金山、奉贤、崇明等区逐步恢复区内公交线路。随后,轨道交通将率先恢复3、6、10、16号线,地面公交优先恢复273条线路,覆盖中心城区及重要交通枢纽。
这一安排充分考虑了当前上海的疫情形势和市民出行需求。春节期间,市公共交通集团已对多条公交线路进行了临时调整。例如,2025年1月28日(农历除夕)16:00之后,公交32、33、103、411、501、502、503路等线路根据实际客流提前收班,1月29日(正月初一)8:00之后陆续恢复正常运营。
市民需求,出行选择
上海市民的出行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根据上海市第七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2019年上海市人员日均出行总量约5731万人次/日,较2014年增长3.3%。其中,商务、休闲等非通勤出行需求增长更快,夜间和双休日出行量增幅均超过15%。
在出行方式上,市民对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都有较大需求。2019年共享单车日均在线辆数30.5万辆,日均骑行量为100万车次/日。同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迅速,2020年其客运量首次超过巡游出租汽车,占出租汽车客运总量的53%。
对比2022,进步显著
回顾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的公共交通状况,对比之下更能凸显当前恢复工作的不易和进步。2022年3月28日至6月1日,上海实施全城封控,公共交通几乎完全停摆。而此次恢复工作则是在科学评估疫情形势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此外,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2019年上海对外出行中73%往来于长三角地区,日均出行量约为152万人次/日。此次公共交通恢复也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展望,智慧交通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此次公共交通恢复工作将充分考虑未来出行趋势。例如,针对无人驾驶和低空交通等新型出行方式,相关部门将通过调查了解市民出行意愿,为后续规划提供参考。
同时,上海将继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例如,通过手机NFC卡、银联卡等移动支付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在苏州地铁进站时,用户可以在银行卡界面指纹解锁后,选择使用银联进站,此时需要确保交通联合卡已移至云端或无法刷卡,以避免两张卡同时完成进站的情况。
结语
上海公共交通的逐步恢复,不仅是为了满足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更是为了推动城市生活恢复正常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上海公共交通系统的强大韧性,也感受到了城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的公共交通将再次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