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春晚舞台上的藏戏魅力
布达拉宫春晚舞台上的藏戏魅力
除夕夜,海拔3650米的布达拉宫广场上,一场融合了藏戏、热巴鼓、斯马卓等多种非遗文化的视听盛宴,通过央视春晚的镜头,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这是央视春晚首次在西藏设立分会场,也是藏戏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
藏戏的魅力绽放
在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藏戏的表演。藏戏,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戏剧形式,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在春晚的舞台上,藏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
节目中,演员们围成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同心圆,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藏戏、弦子、甲谐、果沃琴、热巴鼓、斯马卓、久河卓舞、阿羌姆、江达彩袖舞等九大非遗文化,浓缩在短短两分多钟的节目中。鼓声隆隆,琴声悠扬,姑娘们热情奔放的舞姿,与庄重缓慢的背鼓表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西藏文化的多元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许多演员都来自基层的民间团体。斯马卓传承人拉巴次仁表示,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村,村里学习斯马卓的氛围非常浓厚。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最纯正的西藏文化魅力。
春晚效应: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
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设立,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推广。据统计,春晚分会场设立后,拉萨游客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100%。除夕和初一两天,拉萨线上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6%,其中门票玩乐产品人次增长395%,汽车票人次增长88%,一日游人次增长55%,酒店民宿人次增长21%。
布达拉宫游客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10%左右。许多游客表示,春晚的表演让他们对西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在春节期间前来旅游。来自辽宁的裴先生和母亲,专门赶在春晚热度期间进藏旅游;四川的周女士和朋友则表示,春晚的表演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西藏风光。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布达拉宫广场的春晚舞台布景将保留至2月5日(大年初八)。同时,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拉萨市委宣传部、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惠民演出也将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演至2月4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持续的文化体验。
传承与创新:藏戏的未来之路
藏戏在春晚舞台上的成功演出,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通过创新和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春晚的舞台上,藏戏不仅展现了其传统的艺术特色,还与其他非遗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藏戏的表现形式,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藏戏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年轻一代的藏戏传承人也在不断涌现。像白玛措姆、斯塔罗布、班珠丹塔这样的“00后”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藏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通过音乐、主持、服装设计等多种形式,让藏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