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财富98万元执行标的背后:从理财巨头到被执行人
海银财富98万元执行标的背后:从理财巨头到被执行人
近日,海银财富被多家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合计约98万元。这一消息再次将这家深陷危机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推向公众视野。
从理财巨头到被执行人
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曾是业内知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公司业务覆盖理财产品研究与开发、金融后台服务外包、投资管理和咨询等领域,在全国67个城市设有142家分支机构,拥有超过2000名专业员工,累计服务高净值客户逾10万人。
然而,这家曾经的理财巨头却在近年来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2023年12月,海银财富发布公告称,受经济下行影响,项目出现迟延。这标志着公司开始暴露出严重的兑付危机。随后,投资者陆续发现理财产品无法正常兑付,公司也未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危机升级: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侦查
随着危机的不断升级,海银财富的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24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发布警情通报,依法对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并对韩宏伟、韩啸、王滇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海银财富逾期产品涉及的发行人共计24家,逾期总规模超710亿元。这些产品主要通过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金融的“伪金交所”进行登记备案,发行方疑似皮包公司,处于经营异常状态。
资金池运作模式暴露风险
海银财富的产品信息显示,其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在648个月不等,年化收益率7%10%,每半年付息一次,产品名称几乎都是“债权项目”,底层标的大多投向应收账款。然而,这些看似正常的理财产品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据调查,海银财富通过注册投资公司、伪金交所公司,编造虚假投资项目,设计包装了大量应收账款类、城投债类等投资理财项目,随后由海银财富在全国各地下设的170多家分公司进行销售,诱导了上万名投资人购买,合计募资金额上百亿元。
投资者维权之路艰难
面对无法兑付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们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他们向警方和监管部门提交了举报材料,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和反馈。然而,维权过程并不顺利。
海银财富曾提出用房产、白酒项目作为兑付资产,但这些资产的估值虚高,许多投资者并未接受。例如,一套当地市场价格200万元的房产,海银财富可能估值到350万元。如果投资者有300万元的产品未兑付,同意用这套房产作为兑付资产,还需要“配套”再投入现金50万元补差价。
监管重拳出击 清理整顿伪金交所
针对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监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关于防范“伪金交所”违规经营活动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外,其他地方交易场所及涉嫌从事“伪金交所”活动的各类企业均不得为非标债务融资活动提供服务。
在政策推动下,金融领域的风险正在平稳有序化解。今年以来,全国已集中关停多批地方金交所。3月25日,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取消了各自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5月10日,山东、吉林、江西、青岛、深圳等地也相继取消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
转型科技领域 寻求新出路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海银财富母公司海银控股宣布退出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并更名为Santech Holdings Limited,主营业务转向科技领域。这一转型举措能否帮助公司摆脱困境,仍有待观察。
海银财富的危机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也暴露了第三方理财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一事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谨慎,要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和风险,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同时,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秩序的严格维护,以及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零容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