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末聚餐必备:科学解酒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末聚餐必备:科学解酒大揭秘!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0
来源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a79b830424e6
2.
https://news.cau.edu.cn/mtndnew/ef3ebcd292f545e686c729cc9e244f8c.htm
3.
https://blog.fjb100.com/article/dispel-effects-of-alcohol?srsltid=AfmBOorebknozYPcRdhAQK_3pJ_aZfw42Mhu7RJLiQray2i72VaPLnYf
4.
https://www.cti-cert.com/new/26782.html
5.
https://m.cqn.com.cn/ms/content/2024-02/26/content_9030824.htm
6.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538O18Z4yB.html
7.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hangover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3015
8.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1951
9.
https://www.metaboprofile.com/school/9312/
10.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52103

年末聚餐季到了,亲朋好友相聚总少不了喝酒助兴。然而,酒后不适甚至宿醉,却让很多人苦不堪言。市面上各种解酒方法层出不穷,从传统的蜂蜜水、绿豆汤到新兴的“解酒糖”,到底哪些方法真正有效?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01

酒精在体内的旅程

要理解解酒方法的效果,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当你喝下一杯酒后,其中的乙醇(酒精)会被胃和小肠迅速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肝脏。在肝脏中,乙醇首先被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的物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每个人的代谢能力却大不同。研究表明,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比如,乙醛脱氢酶(ALDH2)就有多种类型,其中ALDH2*2型的人代谢能力较差,容易醉酒,而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增加他们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02

常见解酒方法大揭秘

传统方法真的有效吗?

  1. 蜂蜜水:蜂蜜中的果糖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酒精代谢,但效果有限。几杯蜂蜜水并不能显著改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2. 茶水和咖啡:虽然咖啡因能暂时提神,但并不能加速酒精代谢。相反,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可能会加剧脱水,增加肾脏负担。

  3. 绿豆汤和海带汤:这些汤水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水分,与直接喝水的效果相似,并没有特殊的解酒作用。

现代“解酒产品”靠谱吗?

市面上有很多宣称能解酒的产品,比如“解酒糖”、“解酒丸”等,它们真的有效吗?

以“解酒糖”为例,某网店销售的“维格托美解酒糖”声称能“酒前预防,酒后醒酒”。但经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该产品只是普通糖果,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浆、蜂蜜等,根本无法促进酒精代谢。所谓的“姜黄软糖对醉酒模型小鼠解酒作用的实验研究”也被证实是伪造的。

从科学原理来看,这些产品大多不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即使含有这些酶,进入人体后也会被消化掉,无法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任何手段能加速人体分泌这两种酶。

03

科学解酒这样做

既然传统方法效果有限,现代产品又大多不靠谱,那我们应该如何科学解酒呢?

  1. 补充水分: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酒精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频繁上厕所,从而造成脱水。及时补充水分不仅能缓解脱水症状,还能帮助加速酒精代谢。

  2. 补充电解质:宿醉时体内会缺乏钾离子、钠离子等电解质,可以适量饮用运动饮料或吃香蕉来补充。

  3. 适量补充维生素B群和含锌食物:这些营养素能帮助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但并不能直接解酒。

  4. 注意休息:酒精代谢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04

最好的解酒方法:适量饮酒

最后要强调的是,任何解酒方法都只是缓解症状,并不能完全消除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最健康的还是适量饮酒,不要过度依赖所谓的解酒方法。

根据营养专家建议,如果一定要喝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8克,女性则不应超过14克。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患有痛风、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应尽量避免饮酒。

记住,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在享受聚会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祝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愉快又健康的年末聚餐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