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幸福的方法》到最新研究:如何提升你的幸福感
从《幸福的方法》到最新研究:如何提升你的幸福感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训在现代科学中找到了新的证据。近日,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常在早晨醒来时幸福感最高,而在午夜时分感觉最差。这项发表在《BMJ精神卫生》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超过一百万条心理测量数据,揭示了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在一天中的变化模式。
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古人的智慧,更为我们追求幸福提供了新的启示:珍惜早晨的时光,把握一天中幸福感最强的时刻,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从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说起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源自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一位集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于一身的学者。在哈佛,他的课程被誉为“摸得着的幸福”,深受学生和企业高管的喜爱。
在这本书中,沙哈尔教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幸福是可以学习和练习的。他认为,人们往往将幸福视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却忽视了通往幸福的具体方法。通过这本书,他试图帮助读者理解幸福的本质,并提供实用的建议,让每个人都能踏上追求幸福的旅程。
四种人生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沙哈尔教授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
忙碌奔波型:这类人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他们认为幸福只有在达成某个目标后才会到来,却忽视了当下的生活。
享乐主义型:与忙碌奔波型相反,享乐主义者只关注眼前快乐,不愿为未来付出努力。他们追求即时满足,却忽视了长远目标的重要性。
虚无主义型:对一切都感到失望,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他们既不追求眼前快乐,也不期待未来目标,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感悟幸福型:这是沙哈尔教授推崇的理想状态。这类人既能享受当下的快乐,又能为未来目标努力。他们理解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点。
幸福的秘诀:平衡长期目标与眼前快乐
沙哈尔教授指出,幸福的关键在于找到长期目标和眼前快乐之间的平衡。他引用了“幸福的最小距离”理论,强调我们应该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具体来说,他建议我们:
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应该是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遥不可及。过于宏大的目标只会带来压力,而适度的目标则能激发我们的动力。
学会感恩:每天花时间思考自己已经拥有的,而不是一味追求更多。感恩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时,尝试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味抱怨。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走出低谷。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动,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在困难时提供支持。
保持身心健康:定期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都是幸福的重要基石。
从现在开始,踏上幸福之旅
幸福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技能。正如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幸福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早晨醒来时的那一瞬间。
所以,不妨从今天早晨开始,尝试实践《幸福的方法》中提到的理念。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享受早餐的美好,给家人一个拥抱,或者只是简单地深呼吸,感受清晨的宁静。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或许正是开启幸福人生的关键。
记住,幸福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调整和实践。正如沙哈尔教授所说:“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一个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
所以,不要等待,不要犹豫,从现在开始,踏上你的幸福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