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年瑶寨的长鼓舞:非遗文化的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年瑶寨的长鼓舞:非遗文化的魅力

引用
澎湃
13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94322
2.
https://www.sohu.com/a/805569746_121123839
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4/09/WS66150206a3109f7860dd8c20.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UHMJRG051497H3.html
5.
http://m.zhishishu.top/Article/index/2bcd635b-1690-4b2d-b2f7-3dcb64041c8c
6.
https://mob.art-child.com/Resources/Details/920348
7.
http://feng.gd.cn/page/2024/2024313184139.html
8.
https://www.tyzxnews.com/static/content/TPBD/2025-01-22/1331610904483340288.html
9.
https://hunan.voc.com.cn/news/202411/21936067.html?mobile
10.
https://amm.shisu.edu.cn/c2/d0/c11394a180944/page.htm
11.
http://www.gdqy.gov.cn/jjqy/ljqy/lswh/qysz/content/post_1871195.html
12.
https://www.chinaviolin.net/article-4946-1.html
13.
https://m.fysongs.com/songku_show.asp?id=32221

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承载着瑶族千年文化记忆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01

历史渊源与分布

瑶族长鼓舞,瑶语称为“挨汪都”,又称“打横鼓”“调花鼓”,是中国瑶族聚居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其历史可追溯至2500年前的夏朝时期,主要流传于广东、湖南、广西等地的瑶族聚居区。其中,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最为盛行。

02

艺术特色与表演形式

瑶族长鼓舞的表演道具——长鼓,瑶语称为“公”。鼓长约三尺,中间小两头大,呈双喇叭状,用沙桐木为鼓身,中间挖空,两头蒙羊皮或牛皮作鼓面,并用麻线拉紧而成。舞时加背带,把鼓横挂于颈背,既便于拍打又便于舞蹈。

长鼓舞的表演形式多样,按表演人数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表演时,舞者将长鼓横挂于颈背,右手拍鼓面,左手持竹片敲击,动作矫健粗犷,富有想象力。舞蹈动作则集中于腰腿,上身略前俯,双膝微屈为基本形态,两膝以有节律的伸屈带动身体上下颤动为基本动态,这种基本形态和动态,融汇贯穿于长鼓舞的各式表演之中。

03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瑶族长鼓舞与瑶族的盘王节密切相关,是瑶族人民纪念始祖盘瓠的重要仪式。传说瑶族祖先盘王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他保卫了部落人民的生命财产,国王遂将三公主嫁给他,并封他为王。后来,盘王在一次打猎时被一只山羊撞下山崖而亡,儿女们在一棵树上发现他的尸体,悲痛之余,他们砍树制成鼓身,剥下山羊皮做鼓面,然后糊上黄泥浆,制成长鼓,拍鼓起舞悼念盘王,这就是盘王节的雏形。

长鼓舞的表演内容丰富,有表现生产劳动的“种树鼓”“砍树鼓”,有演绎排瑶不同姓氏的叙事性的“十二姓鼓”,有以风趣手法展现排瑶男女婚恋习俗的“斗鸡鼓”,有表达欢乐情绪的“歌堂鼓”,还有祭祀祖先的“盘古王鼓”等。这些表演内容不仅展现了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04

传承现状与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瑶族长鼓舞已受到严重冲击。加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表演程式和道具制作、舞蹈技艺已经或几近失传,制鼓人越来越少,表演艺人日益递减,瑶族长鼓舞的舞蹈面临衰落危机,急需抢救保护。

面对这一挑战,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推动长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长鼓舞的传承和发展。该县把民族地区的特色变成人才工作的亮色,集聚人才智慧着力打好民族文化牌。聚焦传承活化,撬动非遗项目38项、非遗传承人80人、非遗传承基地、非遗工坊8个,主动争取和邀请知名文化大咖、相关领域专家的关注和推介,以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为连南瑶族文化振兴提出“金点子”、搭起“资源桥”、打通“产业链”。

此外,各地学校也积极将瑶族长鼓舞纳入课程体系。如湖南省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学校就把瑶族长鼓舞作为大课间主要活动项目,并组建专门的文化社团,让学生传承瑶族长鼓舞技艺。通过这些措施,瑶族长鼓舞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05

结语

瑶族长鼓舞不仅是瑶族人民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民族性格。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瑶族长鼓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