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冬季抗病:五白食疗与四招养生技巧
中医教你冬季抗病:五白食疗与四招养生技巧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与干燥的气候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身体,也对免疫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肺炎等冬季常见疾病,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养生智慧,通过自然、温和的方式提升身体抵抗力,帮助您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相对衰弱,免疫力容易下降。免疫力低下不仅会导致疲倦、乏力、精神差等症状,还会使感冒、肺炎等疾病有机可乘。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肺脏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肺护肺,固护正气。
冬天吃“五白”,感冒不常来
山药:养脾胃补肺气,护住抵抗力
中医认为,肺具有宣发卫气循行体表的功能,保护脏腑免受外邪侵袭。当肺气虚弱时,抵抗力会下降,需要及时温肺散寒、补足肺气。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适用于手脚冰凉、鼻痒鼻塞、畏寒喜暖、不爱运动、易出虚汗等肺气虚症状,以及鼻炎、鼻窦炎的缓解期。
药膳推荐:
取鲜山药40克(干山药15克),茯苓、芡实、莲子各15克(去心),陈皮6克,猪排骨150克(剁小块焯水)入锅,大火煮开后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饮用,每周服用1~2次。此药膳能够健脾补肺、祛湿益气,适合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缓解期的人群。
银耳、百合:生津润肺燥,滋润呼吸道
冬季寒冷干燥,呼吸时体内的津液容易被燥气所伤。当肺部津液不足,鼻咽失去滋润和保护,上呼吸道就容易遭受侵害。银耳与百合均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鼻干、咽干、口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甚至鼻出血等肺燥症状。
药膳推荐:
准备银耳30克提前用水泡发,再与百合、莲子各30克,粳米200克一齐下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煮40分钟即成。每周服用1~2次,能起到润肺生津、通便除烦的作用,适合肺燥、慢性咽炎缓解期、肠燥便秘、干燥性鼻炎人群,以及解渴、解燥、滋润肌肤使用。
雪梨、萝卜:通窍清肺热,寒气不闭塞
中医讲“寒主收引”,如果长期受到寒邪侵袭,气机闭塞,寒气会郁在肺中生热。冬季各类取暖方式消耗津液、御寒进补的饮食堆积在肠腑,都会产生内热。肺热人群通常口气较重,喜冷饮,大便干结,可能伴有咳嗽、咽痒、口干、烦热、鼻出血、鼻甲肿大等症状。在清淡饮食的同时,可以选择梨、白萝卜等清热润燥。
药膳推荐:
取川贝母粉3克放入梨盅后盖好,放入蒸碗,加冰糖10克和少许水,隔水蒸40分钟,连梨肉带汤水一起食用,能润肺化痰、清热通窍。
锅内加水煮开,放入胡萝卜1根、白萝卜1根煮50分钟,再加芹菜100克、紫菜5克、生姜3片,放香菜3棵调味即可,有助于疏风解表、清热通窍。
中医“四招”帮你冬季少生病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才不易感染外邪,因此提高免疫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以下是几个易学易做的养生小妙招,可以帮助增强身体抵抗力,使我们在冬天少生病,全家老少都受益。
1. 艾灸
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方法:
艾灸既具有良好的养身保健作用,又便于居家自我操作。如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可培元固本、扶助正气。每次灸10~20分钟即可,一次选1个穴位,第二天再换个穴位,施灸前后应喝些温水,饭后或运动后大汗以及洗澡后都不宜直接进行艾灸。
2.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很好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能够疏通气血、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方法:
可选择内关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关元穴和中脘穴等,每天按15分钟,长期坚持下来,会有不错的保健效果。穴位按摩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非常适合居家者进行自我保健。
3. 中药足浴
泡脚又称足浴,可在脚盆中加相应的中药如生姜、艾叶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活血祛瘀、祛湿排毒、养心安神等作用,从而扶正祛邪、改善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
方法:
每晚临睡前可泡脚10~15分钟。但患有下肢血管疾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足部皮肤损害(如疱疹)、有出血倾向等人群不宜泡脚。
4. 导引功法
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和骨骼力量,同时还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方法:
古人将运动称为导引,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老少皆宜的导引方式。锻炼的同时要注重吐纳(呼吸)和身心的放松。给自己定一个运动小目标,常年积累坚持下来,身体得到锻炼,免疫力自然就能提高。
通过以上分享,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与生活习惯的调整,我们可以在冬季有效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您的冬季养生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中医的智慧引领下,共同迎接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愿每一位朋友都能在这个季节里,拥有强健的体魄与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