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街三记:福林堂、马家大院与聂耳故居
昆明老街三记:福林堂、马家大院与聂耳故居
昆明老街,这片承载着900多年历史沧桑的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春城最耀眼的文化名片。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得以一窥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访老街上的三处文化地标:福林堂、马家大院和聂耳故居,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福林堂:百年老字号的仁医善举
在昆明老街的光华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号药店——福林堂。这家创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药店,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福林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木质结构的门面透着岁月的痕迹,门楣上的牌匾熠熠生辉,诉说着其悠久的历史。
福林堂最令人称道的是其悬壶济世的善举。自开业以来,福林堂就坚持为穷苦百姓免费看病,不收取任何诊费。这种仁医精神代代相传,使得福林堂不仅是一家药店,更成为昆明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如今的福林堂,依然保留着传统中药制作工艺,店内精美的木雕和彩绘,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时光。
马家大院:白族民居里的文化新篇
穿过熙攘的街道,一座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马家大院。作为昆明市区内现存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马家大院见证了昆明近现代史的变迁。
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四合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典型的“四合五天井”布局。白族特有的“三坊一照壁”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青瓦白墙、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白族工匠的智慧。
如今的马家大院,已从昔日的私人宅邸,摇身一变成为推广云南戏剧文化的重要场所。白天,游人可以在这里游览歇脚,品茶赏花;夜幕降临,庭院里便会上演精彩的庭院剧。演员们在走马转角楼间穿梭,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聂耳故居:国歌作曲家的成长摇篮
在昆明老街的甬道街上,有一座二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居。这座建于清末的小楼,见证了聂耳的童年时光。
1912年2月15日,聂耳就出生在这座小楼里。他的父亲聂鸿仪是一位中医,母亲彭继宽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聂耳在这里度过了他幸福而艰苦的童年时光。
走进聂耳故居,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耳边回响。故居内陈列着聂耳使用过的物品,包括他的日记本(复制品)、中小学时用过的笛子(复制品)等。墙上挂着聂耳的生平介绍,以及他父母的卧室还原场景。这些珍贵的展品,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历程。
昆明老街上的这三处文化地标,如同三颗明珠,镶嵌在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上。它们不仅见证了昆明的沧桑巨变,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的昆明老街,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探访这些历史建筑,感受昆明独特的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