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滑小贴士:警惕高空坠冰!
冬季防滑小贴士:警惕高空坠冰!
随着冬季的到来,我国多地迎来降雪天气,屋檐下形成的“冰溜子”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据中国天气网报道,冻雨高发期从11月份持续到次年3月,其中1月至2月是高峰期。在南方,贵州威宁平均每年有41.6天出现冻雨,而在北方,内蒙古东部、东北三省等地的山区也常受冻雨影响。
高空坠冰的危害
高空坠冰的破坏力不容小觑。据专家介绍,鸡蛋大小的冰块从4楼坠落就可能将人砸出肿包,而从25楼坠落则可能导致致命伤害。冻雨天气不仅会影响交通出行,还会对农业生产和电力通讯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接连出现四次严重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致使近20个省(区、市)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个人防护措施
选择合适的鞋具:在冰雪天气出行时,应选择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如配备防滑链的鞋子或底部有深纹路的运动鞋。小红书上推荐了几款适合冬季使用的防滑鞋,包括羊皮防滑拖鞋和厚底棉鞋,这些鞋款不仅保暖,还能有效防止滑倒。
远离危险区域:尽量避免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方行走,这些地方容易形成冰凌,一旦坠落极易造成伤害。同时,不要将车辆停放在高建筑物屋檐下,以防被坠冰砸损。
谨慎行走: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时,应放慢速度,保持身体平衡,必要时可使用手杖或拐杖辅助行走。老年人和儿童在户外活动时需特别小心,最好有人陪同。
社区和物业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和清理:社区和物业应定期检查建筑物屋顶和外墙的积雪情况,及时清理可能形成的冰凌。对于公共区域的树木和广告牌,也应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因积雪过重而倒塌。
设置安全警示:在容易发生坠冰的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居民注意避让。同时,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等方式普及高空坠冰的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加强基础设施维护:对电力线路、通信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因冰凌坠落导致的设施损坏。在易发生坠冰的区域,可考虑安装防护网或防护棚,减少对行人的威胁。
应急处理措施
如果不慎被高空坠冰砸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冷静:首先检查伤情,如果伤势较轻,可自行前往医院就诊;如果伤势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保留证据:拍照记录现场情况,包括冰凌掉落的位置、受伤情况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索赔非常重要。
及时就医:即使感觉伤势不重,也应尽快就医,因为一些内部伤害可能不会立即显现。
法律途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脱落或坠落造成损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需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协商赔偿无果,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冬季高空坠冰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提高公众对高空坠冰风险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季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