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逆袭之路:乡村振兴的秘密武器
村支书的逆袭之路:乡村振兴的秘密武器
“我想回生我养我的家乡,农村也是个大舞台,我一定能在那里成事!”2014年,90后退役军人李杰林毅然回到广东鹤山市桃源镇蟠光村,开始了他的“支书生涯”。几年间,他带领村民发展蓝龙虾养殖产业,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蟠光村也从一个传统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这个发生在岭南小村的故事,正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村支书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生动缩影。
村支书: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支书作为村党支部的负责人,其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执行上级政策,更要结合本村实际,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根据相关规定,村支书的主要职责包括: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培养后备干部等。
创新治理模式,化解基层矛盾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治理是重要一环。某村通过创新“五员议事”模式,成功化解了长期困扰村庄发展的矛盾纠纷问题。该村曾因煤矿、山林纠纷而上访量居高不下,但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通过组织优秀党员、退伍军人、村民代表等组成“五员议事会”,充分发挥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作用,成功实现了从“上访村”到“零上访村”的转变。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改善了村里的治理状况,更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引领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在蟠光村,李杰林带领村民发展蓝龙虾养殖产业的故事广为流传。他敏锐地发现蓝龙虾市场前景广阔,且本村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这一产业。面对养殖技术难题,他带领村民赴外地学习,反复实验攻克技术难关,将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00多平方米扩大到33万平方米,亩产达到60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为解决销路问题,他还牵头成立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兜底收购协议,并探索深加工和农文旅融合模式,真正让蓝龙虾成为村民的“致富虾”。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据统计,部分地区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同时,村干部待遇偏低、上升渠道狭窄等问题,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为此,专家建议:应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拓宽后备干部来源;加强培训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村支书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其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既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创新的实践者。从基层治理到产业发展,从矛盾调解到人才培养,村支书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更多有知识、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村支书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必将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