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在徐州:从抗洪救灾到诗词创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在徐州:从抗洪救灾到诗词创作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7A00RPR0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
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9/03/WS66d6e781a310a792b3aba2c6.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8A023GX00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6.
https://www.mssswhyjy.com/sansu/yzyj/index
7.
https://www.dedao.cn/ebook/detail?id=bODoM61kAj9Rql84gzG5nVNZopXKY3DqYXlwJLrBmEDv2QPMOyx7a6e1dbPQj2Zd
8.
https://k.sina.cn/article_1481324167_p584b368702700jrvm.html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41岁的苏轼来到徐州担任知州。虽然在徐州的任职时间只有短短两年,但苏轼以其卓越的政绩和文学才华,为徐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抗洪救灾:与徐州共存亡

苏轼到任不久,就面临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这年七月,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洪水一路南下,直逼徐州城下。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苏轼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为民情怀。

他首先组织军民加固城墙,储备土石和干草。当洪水真正来临时,他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修筑防水堤坝,将数百艘船只系于城下以缓冲洪水冲击,在城墙上搭建芦苇庵日夜巡视。最令人感动的是,他立下誓言:“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这种与徐州城共存亡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经过70余日的艰苦奋战,全长九百八十四丈的防水堤终于修筑完成,成功将洪水拒之城外。苏轼将这次抗洪的经验总结为《奖谕敕记》和《熙宁防河录》,为中国古代抗洪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02

求雨谢雨:心系百姓疾苦

除了抗洪救灾,苏轼还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熙宁十一年(1078年),徐州遭遇严重旱灾,苏轼心急如焚。他亲自前往石潭村龙王庙求雨,虽然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带有迷信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当久旱逢甘霖时,苏轼又按照民间风俗举行谢雨仪式。他将沿途见闻和乡村体验融入词作,创作了五首《浣溪沙》,这些清新自然的田园词,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也体现了苏轼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03

诗词创作:文学才华的绽放

在徐州期间,苏轼的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尝试以诗入词,对多种词牌的运用得心应手,创作出大量佳作。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苏轼:他是乡情刻骨的游子,是关心民情的父母官,是与弟弟苏辙同病相怜的兄长,也是热爱自然的文人墨客。他的诗词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04

文化贡献:对徐州的深远影响

苏轼对徐州的影响远不止于诗词创作。他深入考察了徐州的山川形势和风俗民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在他的笔下,白发老翁、顽皮孩童、采桑女子等都成为了诗词取材的对象,展现了徐州独特的人文魅力。

虽然苏轼在徐州的任职时间不长,但他的政绩和文学创作深深影响了徐州的文化发展。他的为民情怀和文学才华,让他成为了徐州历史上一位不可磨灭的重要人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