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台州国清寺的春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台州国清寺的春光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8A04AJP00

天台山,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名山,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从王昌龄到李白,从刘希夷到白居易,众多唐代诗人留下了赞美天台山的名篇佳句。而作为天台山文化的灵魂,国清寺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天台山的钟灵毓秀和佛宗道源地位,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前往,留下名篇佳句无数。据统计,单收录在《全唐诗》吟咏天台山的诗人和诗篇就达300余人1000多首。
大好春光不可辜负,何不趁着周末去天台山一游呢?说走就走,一个周日,独自驾车向着百余公里外的天台山国清寺进发。

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初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历经修缮,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国清寺无疑是天台山文化的源起和灵魂,像一颗璀灿明珠闪耀于天台山的巍巍群山之中,它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李白《兴唐寺》云:“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
那日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从停车场出来,随一众行人,沿溪向寺而行。溪水潺潺,高树苍翠,新枝吐绿。又有百鸟和鸣,游人如织,一派春和景明,众生和乐景象。行里许,见有七座白石宝塔,像是七位僧人肃立路旁迎接来客,实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过寒拾亭,见一座名为“丰干”的石拱桥飞跨两端。桥畔有一石碑,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塔、亭、桥、碑,相去不远,一下子就把寒山、拾得、丰干和一行等与国清寺渊源颇深的几位高僧大德的行迹呈现在游客面前,匠心别具。桥头一对石狮,早已绿苔披身,守护一方安宁。

石桥一侧的照壁上书“教观总持”四字,为民国书法家王震手书。寺院正壁上书“隋代古刹”四个大字,由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正壁东侧是国清寺的山门,结构朴素简洁,上悬“国清讲寺”匾,山门朝东开有“紫气东来”的寓意。山门两侧挂着一幅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
进到寺内,顿时又有别样的感受。尽管外面春光无限,这里却倍增古朴静寂之感。记得去年暑假与妻女一道来过,那时举家而来,要时时顾着家人的意愿。这次独自前来,自由进退,一心观瞻,那心境自然又有不同。又想,若有机会,在寺里小住几天,远离案牍市井,只是闲看晨光晚照,闻听晨钟暮鼓,该是多好啊!
国清寺规模宏大,全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游客游览最多的是正中轴线的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在其他轴线上,还分布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伽蓝殿、罗汉堂 等,构成一个古建筑群。我一一走过,细细观瞻赏悟,其间或坐或依或冥想,感受到寺里一草一木皆有佛性,一砖一瓦皆有来历的别样情思。
寺里的隋梅,植于大雄宝殿右侧梅亭前的花坛里,相传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章安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迄今已有千年,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过大雄宝殿东侧门,从圆洞门进去,即可见到这株苍老遒劲的古梅。每当冬去春来,隋梅盛开,沁人心脾。而隋塔则立于国清寺之南的山坡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是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也叫做“报恩塔”。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塔受损,南宋建炎二年重修。现今,塔高有59.4米,六面九级,赭黄色砖砌塔身,全塔结构精巧,站在塔下,松声阵阵,直插云霄,虽经千年沧桑而风姿不减。

从国清寺出来,日轮偏西,我又驱车向离寺不远的赤城山而去。李白有诗云:“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当我登上赤城山顶,立于梁妃塔下,天台山那连绵不绝的山峦尽收眼底。
来源:望潮客户端

  • 查看原图 239K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