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迎财神:赵公明生日的那些事儿
大年初四迎财神:赵公明生日的那些事儿
大年初四是农历正月初四,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迎接财神赵公明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祈求来年财运亨通、生活富足。赵公明作为道教所信奉的财神,其形象和传说在历史文献中有多处记载,从晋朝的《搜神记》到明朝的《封神演义》,形成了完整的神格演变轨迹。
赵公明的背景与历史渊源
赵公明,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财神形象。据《辞海》记载,赵玄坛的形象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
在历史文献中,赵公明的形象经历了从厉鬼到瘟鬼再到财神的演变。汉朝时期,《典籍实录》记载赵公明为“日之精”。晋朝时期,《搜神记》记载他为天帝派遣的将军,负责管理人间事务。南朝时期,《真诰·协昌期》记载赵公明为五方诸神之一,掌管冥冥之事。明朝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详细描述了赵公明的形象和职责,称其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同时负责人间的财运。
大年初四迎财神的习俗与仪式
大年初四作为迎财神的重要日子,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仪式。在老皇历中,这一天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北方地区在正月初二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发财。
在福建莆田和仙游地区,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有初四过太岁的习俗,并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地区会在初四或初五再次庆祝过年,这一习俗已传承数百年。
赵公明生日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全国各地在这一天有“迎财神”的习俗,人们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借此祈求新的一年有好财运。据《琅琊金石辑注》记载,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现代社会中的迎财神庆祝方式
现代社会中,迎财神的庆祝方式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商家会在初四晚上迎接五路财神,以求新年财运亨通。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从下午三点开始,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结语
大年初四迎财神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赵公明作为财神的象征,不仅代表着财富,更蕴含着公正、仗义、勤勉的生财之道。在现代社会中,这一传统习俗依然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