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从二战战场到美日军事一体化最前线
冲绳:从二战战场到美日军事一体化最前线
从二战到美军最大基地群
冲绳,这座位于日本最南端的岛屿,自二战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军事基地。二战末期,美军与日军在这里进行了太平洋战场上伤亡最大的战役,丘吉尔将其称为“战争史上最激烈、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战后,冲绳被置于美国的“托管”之下,美军开始强制征收冲绳民有土地并新建军事基地。
1971年6月,日美签署《冲绳返还协定》,日本恢复对冲绳的管辖权,但冲绳的美军基地和设施被保留下来。经过数十年经营,冲绳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集中的基地群,既是美国战略空军的前进基地、海军的重要港湾,也是陆战队与空降兵的集结地域和东亚最大的补给基地。
当前格局:美日军事力量的重镇
目前,美军在冲绳驻扎约2.5万人,占驻日美军总兵力的一半。仅占日本国土面积0.6%的冲绳县内集中了31处美军基地和设施,占地面积超过驻日美军基地总面积的70%。其中,嘉手纳基地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驻扎在冲绳的第三陆战远征部队是美军唯一常驻海外的海军陆战部队。
近年来,日本自卫队也在冲绳及周边岛屿加强军事部署。在与那国岛(距台湾仅110公里)部署陆上自卫队沿岸监视部队和雷达站,在宫古岛建立陆上自卫队驻屯地并部署警备队和岸舰导弹中队,在石垣岛开设驻屯地并配备警备队及岸舰导弹部队。
最新动向:美军调整与日本自卫队的强化
随着美国加快推进“印太战略”,美军对其在东亚的基地群展开全面重组。一方面,美军开始将部分兵力转移至关岛,计划在2024年至2028年间将4000名海军陆战队员转移至关岛的布拉兹军营。另一方面,美军在冲绳推进“濒海作战团”建设,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冲绳组建一支轻装灵活的“濒海作战团”,以提升未来岛屿争夺和濒海区域的快速反应能力。
日本则以“周边安全形势严峻”为由加快推进强军扩武路线。2022年底岸田政府出台的“安保三文件”提出将驻扎在冲绳的陆上自卫队第15旅团升格为师团,兵员规模将从现有2500人增至7000人。同时,日本还在加快发展中远程导弹打击能力,包括从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将日产12式陆基反舰导弹射程增加到1000公里以上。
社会影响:冲绳民众的困境
面对美日围绕冲绳列岛展开的一系列军事部署调整,冲绳民众逐渐发现,不仅其长期追求的减少美军基地的目标未能实现,相反来自美日的双重基地负担正在加重。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冲绳县内的美军专用设施和日本自卫队等设施的面积总和正在逐年增加。
驻日美军在日本拥有治外法权,不受日本司法管辖,引发的安全事故、飞机噪声、犯罪事件等问题长期严重影响冲绳民众日常生活。据统计,1972年至2023年,驻日美军及相关人员共犯刑事案件约6200起,其中不乏杀人、抢劫、纵火等恶性案件。仅2023年,驻冲绳美军士兵、文职人员及随军家属的刑事犯罪检举数量就达72起,较2022年增加18起,创20年来新高。
此外,美军基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2016年,冲绳县首次发现美军基地附近河流、泉水、鱼类和农田中的有机氟化物含量偏高,影响了当地近50万人的饮用水。此后,类似的发现层出不穷。冲绳县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军基地周边44处受检地点中,有30处地点的河水或泉水中有机氟化物超标。
冲绳的军事化不仅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更增加了被卷入地区冲突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冲绳作为美日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这使得冲绳民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
从二战时期的战场到如今的军事要塞,冲绳的命运始终与地区安全局势紧密相连。随着美日军事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冲绳正从“美国在东亚地区威慑力据点”转变为“美日军事一体化最前线”。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地区的军事格局,也给冲绳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未来,冲绳的军事化走向将如何发展,又将对地区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