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杭州十大遗迹”揭晓: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入选
“宋韵杭州十大遗迹”揭晓: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入选
近日,杭州市社科联(院)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宋韵杭州十大遗迹”评选活动,经过两周市民网络投票及专家研讨评选,最终确定了包括南宋皇城遗址、德寿宫遗址在内的十个最具代表性的宋韵遗迹。这些遗迹不仅展示了宋代的人文历史政治风貌,还体现了宋代工业技术的高峰。让我们一起打卡这些家门口的历史瑰宝吧!
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让文物“说话”
在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正在上演。作为南宋重要的皇家宫苑,德寿宫遗址历经4次考古发掘,最终在原址上建立了这座集遗址保护、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重华宫正殿。这座“复刻版”的重华殿采用全榫卯结构,规格与南宋人撰写的《思陵录》中的记载完全一致。殿内,巨型幕布在遗址的北、东、西三面缓缓下降,与遗址本体构成的地幕共同组成围合空间。光影打在砖石、磉墩等遗存上,投影形成的建筑基础不断向上“生长”,在遗址本体上方模拟还原了重华殿的建造过程。
在3600余平方米的西区遗址空间里,工字殿后殿、方池水渠、茶阁、方亭等遗迹错落有致。这里设置了8处数字化“打卡点”,遗迹旁设有AR透明屏,直接模拟展示了建筑原貌,再现了古人的互动画面。游客不仅能直观了解遗址遗迹,还能通过数字投影技术,欣赏到方池水渠上方动态投射的水纹、荷叶、游鱼等影像,感受南宋园林的清雅氛围。
大运河杭州段:千年水道见证宋韵流芳
大运河杭州段全长39公里,贯穿杭州南北,是南宋时期全国运输、物资流通的中流砥柱。据史料记载:“自临安至京口,千里而远,舟车之轻从,邮递之络绎,漕运之转输,军期之传递,莫不由此途者。”彼时,从镇江到杭州八百里长的江南运河成为南宋政权的生命线,使杭州成为了当时中外文化和物资交流的重要中心。
如今的大运河杭州段,船行河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上城区作为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运河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上塘河宋韵文化带:打造世界级展示窗口
上塘河是临平宋韵文化之灵魂,围绕“山水融城,多元汇聚”的上塘古韵寻踪主题,集中打造上塘河宋韵文化带,以数智赋能,构筑一张文商体旅融合的世界级名片。
规划先行,遵循“128”上塘河宋韵文化带建设规划。始终遵循建设规划,坚持以建设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区为统揽,增设上塘河古韵文化展示馆,以点带线增强上塘河宋韵文化的影响力。以上塘河(古运河)文化和宋韵文化为抓手,推出类似《如梦上塘》的实景演出。
宋韵文化传承与创新:文旅融合新典范
杭州在宋韵文化传承方面不断创新,通过文旅融合、文创开发等方式,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上城区打造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自2022年底正式开馆以来,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手段,让游客更直观地读懂遗址,感受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之美。
临平区则以“临风雅颂·宋韵临平”为核心,挖掘宋韵内蕴的物质、精神、文化语言和符号等要素,高标准打造“宋韵临平”区域品牌矩阵。通过推出上塘河品茶听戏、乘船夜游等系列旅游路线,打造“文、情、商、学、养”五位一体的大旅游产业。
杭州的宋韵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上,更体现在对文化内涵的创新性发展上。通过数字化展示、文旅融合、文创开发等方式,杭州正在让宋韵文化“活起来”,让千年古都焕发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