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里的传奇:夫人城与昭明台
襄阳古城里的传奇:夫人城与昭明台
“铁打的襄阳”自古便享有盛名,这不仅源于其坚固的城防,更在于城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在襄阳古城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夫人城和昭明台无疑是两颗璀璨明珠,它们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夫人城:巾帼英雄的传奇
夫人城位于襄阳古城的西北角,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太元三年(378年)。据《襄阳府志》记载,当时前秦军队大举进攻襄阳,梁州刺史朱序奉命镇守。面对强敌,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挺身而出,带领城中的妇女和婢女,在城西北角连夜修筑了一段新城墙。这段城墙长约二十余丈,不仅成功抵御了敌军的进攻,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妇女参与城防的佳话。后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将这段城墙命名为“夫人城”。
历经千年沧桑,夫人城依然屹立不倒。城墙高约9米,宽约6米,全部由青砖砌成,墙体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襄阳古城,感受历史的厚重。如今的夫人城不仅是襄阳古城的重要景点,更是中华民族崇尚孝道、尊祖敬亲的象征。
昭明台:文学传承的见证
与夫人城遥相呼应的昭明台,坐落在襄阳古城的北街上,是为纪念梁朝太子萧统而建。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在襄阳期间,萧统主持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这部巨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昭明台始建于南朝梁代,原为襄阳城内的谯楼,后经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存的昭明台为清代建筑风格,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台基高约4米,台上建有两层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登上昭明台,可以远眺汉江,感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
近年来,襄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与开发。2018年起,连续实施两轮“古城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古城保护修复、风貌整治提升、功能人口疏解、文旅场景创塑等工作。同时,相继制定出台《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从法治层面不断加大对襄阳古城的保护管理力度。
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襄阳古城也在积极探索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例如,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通过文化展演、非遗文创等方式吸引游客,让古城焕发新活力。昭明台展陈及利用项目、铁佛寺片区项目等诸多古城改造利用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古城功能,丰富文旅体验。
如今的襄阳古城,不仅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之城。漫步其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时代的脉动。夫人城和昭明台作为古城的标志性景点,将继续见证襄阳的繁荣发展,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古城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