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冬饮食安全:从储存到食用的全方位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饮食安全:从储存到食用的全方位指南

引用
中国广播网
12
来源
1.
https://www.cnr.cn/bj/oiue/20241130/t20241130_526994127.shtml
2.
https://www.femh.org.tw/research/news_detail?NewsNo=16099&Class=1
3.
https://www.cfs.gov.hk/tc_chi/consumer_zone/safefood_all/five_keys_defrosting.html
4.
https://www.cfs.gov.hk/s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218_01.html
5.
http://www.sdbkxh.com/?Article77/371.html
6.
https://www.cifst.org.cn/a/dynamic/dongtai/20240506/3037.html
7.
https://www.cichuan118.com/blog/posts/storage-and-reheating-guide-to-handling-meal-box-food?srsltid=AfmBOopOSwQ1rWEykp0XpBHL7MPm-LaFG4_u9WPC39qo0u67Fup4SlrK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3074
9.
https://www.tcl.com/cn/zh/blog/tips/fridge-tips-for-freshness
10.
https://www.foodsafety.gov.mo/s/science/detail/aad375b5-4ad9-44c7-833b-295848ee85da
11.
https://masterchefworks.com/does-flour-go-bad
12.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78237

近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从冷藏米饭的安全性到各类食品的储存问题,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变化加剧,食物更容易变质,因此,掌握正确的食物储存方法,确保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01

食物储存的基本原则

根据亚东医院营养师张庭瑜的建议,民众应遵守食药署提出的“五要原则”:

  1. 要洗手:处理食材前务必洗净双手,若有伤口应先包扎并戴上手套。
  2. 要新鲜:确保食材新鲜,注意用水的清洁程度。
  3. 要生熟食分开:准备多组砧板和刀具,避免交叉污染。
  4. 要彻底加热: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
  5. 要注意保存温度:低温储存时应保持低于7℃。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温度介于7至60℃之间是细菌迅速繁殖的危险温度带。因此,在加 热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以上,低温储存时应保持低于7℃。

02

不同类型食物的储存方法

  1. 蔬菜类:大部分蔬菜适宜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温度应保持在0-4℃之间。绿叶蔬菜最好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冰箱,可保存3-5天。根茎类蔬菜如土豆、洋葱等则适合存放在阴凉通风处。

  2. 肉类:生肉应尽快放入冰箱冷冻室,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冷冻的肉类在食用前应提前取出解冻,最好使用微波炉或流动的自来水解冻,避免在室温下解冻。

  3. 海鲜类:海鲜类食品应立即冷藏或冷冻。冷藏时应放在冰箱最冷的部位,温度保持在0-4℃,并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冷冻的海鲜应密封包装,温度保持在-18℃以下。

  4. 米饭类:煮好的米饭应及时用保鲜膜包好或放进密封盒中,避免在室温下存放过久。冷藏的米饭应在1-2天内食用完毕,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03

如何判断食物是否变质

  1. 感官判断:观察食物的颜色、气味和质地。如果发现食物有异味、变色或出现霉点,应立即丢弃。

  2. 时间判断:注意食物的保质期,尤其是开封后的食品。例如,冷藏的熟食应在2天内食用完毕,开封的牛奶应在3天内饮用完毕。

  3. 科学检测:对于一些不易察觉的变质情况,可以使用食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例如,检测食品中的细菌含量、酸价和过氧化值等指标。

04

最新食品安全研究动态

  1. 食品新生产系统:纳米组装、生物制造等新技术正在改变传统食品生产模式。

  2. 合成生物学:通过工程化设计改造生物体,实现食品原料和生产方法的创新。

  3. 人工智能:推动食品产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个性化食品和精准营养研究。

  4. 可持续食品包装:使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5. 替代蛋白: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等替代蛋白的开发,为食品产业带来新机遇。

  6. 新污染物风险评估:关注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7. 食品真实性鉴别:通过技术手段打击食品欺诈,保障消费者权益。

  8. 食药同源:将传统中医理念融入食品科学,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

  9. 老年食品:针对老年人营养需求开发的特殊食品,助力健康老龄化。

  10. 菌群靶向性食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食品产业将更加注重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掌握正确的食物储存方法,还要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