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灸:秋冬养背新姿势
督脉灸:秋冬养背新姿势
秋冬季节是养背护背的好时机。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赵润扬推荐使用督脉灸这一特色疗法来提升阳气、调节内脏功能。督脉灸通过在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既可温肾壮骨、补精益髓,又可祛寒除湿、行气活血。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背部不适,还能增强整体健康,延年益寿。此外,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尝试暖背、晒背、捶背等多种简单易行的养背方法,让身体更加健康。
督脉灸:秋冬养背新姿势
秋冬季节是养背护背的好时机。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赵润扬推荐使用督脉灸这一特色疗法来提升阳气、调节内脏功能。督脉灸通过在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既可温肾壮骨、补精益髓,又可祛寒除湿、行气活血。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背部不适,还能增强整体健康,延年益寿。此外,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尝试暖背、晒背、捶背等多种简单易行的养背方法,让身体更加健康。
什么是督脉灸?
督脉灸,又称“长蛇灸”或“火龙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特色外治法。督脉是人体的“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督脉灸正是通过在督脉上施以隔药灸,将经络、俞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温肾壮阳、补精益髓、祛寒除湿、行气活血的功效。
督脉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灸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是基本的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铺好大毛巾和纱布。准备新鲜姜末约3-3.5斤,洗净切碎后用粉碎机打碎,挤出姜汁备用。
铺姜:以脊柱棘突为正中线,从大椎穴到腰俞穴,将加热后的姜末平铺于督脉上,宽度约5-10厘米,厚度约2-3厘米。
灸疗:在姜末上放置艾柱,点燃后任其自然燃尽。通常每壮灸完后再换一壮,共灸3壮,整个过程约需1.5小时。
后期处理:艾灸结束后,待艾绒完全燃尽,取下姜末和艾灰。患者需在治疗床上静坐5-10分钟,避免体位性眩晕。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督脉灸适合以下人群: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腰肌劳损等骨关节疾病患者
- 失眠、头晕耳鸣、便秘、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 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原发性痛经等妇科疾病患者
- 畏寒肢冷、体虚感冒、易疲劳等亚健康状态人群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督脉灸,以下人群需谨慎:
- 孕妇
- 出血性疾病患者
- 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压患者
- 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注意事项
饮食调理: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腥膻、刺激、寒凉之品,戒烟酒,慎食肥甘滋腻之品。
生活调理:施灸后24小时内禁洗冷水澡,忌冷饮、吹空调、吹风扇。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疗程安排:一般每周治疗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根据体质及病情需要酌加疗程。
专家建议
十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余冬月指出,督脉灸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宜。督脉灸适合于督脉神经病症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亚健康人群属阳虚体质者。只要是阳气衰弱者,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而暑夏三伏天是督脉灸祛病的最佳季节,盛夏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最盛,腠理疏松,百脉通畅,督脉灸刺激背部督脉,借助伏天“阳中之阳”的炎热气候,能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鼓动气血流畅,防病保健,减少顽疾复发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皮肤病、传染性疾病、发热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以及小孩、老年人、孕妇等群体不适合做督脉灸。另外,在治疗期间,需注意忌食辛辣、生冷、腥膻、刺激、寒凉之品;戒烟、酒;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不宜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伤。
督脉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其独特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为了确保安全和效果,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