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从“污染之海”到“蓝色粮仓”的生态蝶变
三都澳:从“污染之海”到“蓝色粮仓”的生态蝶变
三都澳,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部沿海,是闽东最大的天然良港,被誉为“海上天湖”。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更是宁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然而,几年前的三都澳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塑料垃圾、废弃渔网等海上漂浮物随处可见,过度养殖导致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也威胁着当地渔民的生计。
面对这一挑战,宁德市启动了大规模的海域综合整治行动。2018年起,蕉城区率先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通过科学规划养殖区域、推广环保型养殖设施、加强海域环境监测等措施,逐步改善三都澳的生态环境。同时,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了立法“三评”、法规“三入”、监督“三促”机制,为三都澳海域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经过持续努力,三都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今的三都澳,碧波荡漾,白鹭翱翔,曾经的海上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新型塑胶渔排。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改善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2023年,三都镇养殖大黄鱼产量达到6.46万吨,产值25.29亿元;鲍鱼产量1.6万吨,产值18.87亿元;龙须菜产量5.32万吨,产值3.08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三都澳从“污染之海”到“蓝色粮仓”的华丽转身。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域管理水平,三都镇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海上社区。这个独特的社区不仅设有海上党支部、海上110、海上120等服务机构,还配备了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治安防控等服务窗口。通过“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的工作目标,海上社区真正成为了渔民的“海上之家”。
在科技应用方面,三都镇更是走在了前列。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三都镇建立了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提供海上应急救助、防台防汛、气象预报等服务,还能实时监测海域环境状况,为渔民提供科学养殖指导。特别是在台风季节,平台的预警系统和云广播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都澳的生态守护之路,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通过立法保障、科技创新和基层治理的三重发力,三都澳不仅恢复了昔日的碧绿清澈,更成为了渔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一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海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