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费孝通谈壮学:壮族历史的新视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费孝通谈壮学:壮族历史的新视角

引用
光明网
9
来源
1.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4-08/07/nw.D110000zhdsb_20240807_1-10.htm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1/533354.shtm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1011
4.
https://www.ncpssd.cn/journal/details?gch=86886A
5.
https://news.pku.edu.cn/wyyd/dslt/139-109041.htm
6.
https://www.cssn.cn/zkzg/zkzg_skyskl/zkzg_skyskl_yc/202404/t20240416_5746539.shtml
7.
https://armstronginternational.com/zh-hans/%E5%85%AC%E5%8F%B8/%E5%85%B3%E4%BA%8E%E6%88%91%E4%BB%AC/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AD%E8%A8%80%E7%B3%BB%E5%B1%9E%E5%88%86%E7%B1%BB
9.
http://m.yizuren.com/yistudy/yxyjjx/47341.html

“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重要理论,强调一个民族应该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既了解其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也理解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处境与发展方向。这一理念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对壮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01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应有的态度。他提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这种自觉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认识,更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其愿景是,人民不仅知晓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也理解它在全球化文化格局中的境遇,更明确今后如何发展。实现富足小康的人民生活,应该是指向依托本土文化传统、又具备现代文明属性,且所有人都感到惬意和有意义的新中式生活方式,其形成始于物质极大富足,同时也需要社会公正和人民心情舒畅。

02

壮学:一门独特的综合性学科

壮学是专门研究壮族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关注壮族的历史发展,更注重其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壮学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问。

然而,壮学研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壮族传统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例如,壮语作为壮族文化的载体,正面临衰退的危机。许多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学习普通话,忽视了母语的传承。此外,壮族传统艺术如山歌、舞蹈等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03

壮学研究与“文化自觉”

壮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体现了费孝通“文化自觉”的理念,致力于挖掘和传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其现代化转型。壮学研究者们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壮学研究还注重文化的活态传承。例如,通过举办壮族歌圩、开展壮语教学、推广壮族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这种做法既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又使其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04

壮学研究的贡献与展望

壮学研究对壮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壮族人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提供了学术支持。壮学研究还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了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发展。

然而,壮学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研究力量相对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不够等问题。未来,壮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研究水平;同时,也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让学术研究真正服务于文化传承和地方发展。

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不仅是他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壮学研究者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也能为构建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