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口:年吞吐量超3.46亿吨,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连云港港口:年吞吐量超3.46亿吨,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连云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6亿吨,同比增长7.65%,集装箱量达669.07万标箱,同比增长9.03%。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展现了连云港港作为江苏最大海港的实力,更凸显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连云港港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23年,连云港港吞吐量达3.2亿吨,是40年前的35.6倍。目前,港口已开通近远洋航线98条、国内海铁联运通道25条、国际班列线路6条,成为全国跨境运输第一港。
港口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崛起。连云港正着力培育七大千亿产业,其中与港口关联度较高的物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石化产业方面,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和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龙头产业集群。盛虹石化基地累计投资近2000亿元,拥有国内最大直径塔器、最大规模常减压蒸馏装置等多项“全国第一”。基地已建成国内唯一具备“油、气、煤”多维乙烯生产能力的石化基地,今年初又签约落地总投资374.5亿元的芳烃产业链项目,为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医药产业方面,连云港培育出恒瑞医药、康缘药业、翰森制药、正大天晴等四大龙头企业。其中,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6款创新药,27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年产值达60亿元。
物流产业方面,连云港获批建设“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2024年,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11列,同比增长13%,运量规模位居全省首位。连云港港口集团创新推出内外贸“铁路箱下水”服务模式,2024年上半年铁路箱下水模式发送1358标箱,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为支持港口经济发展,连云港获得多项政策红利。2021年,连云港被列为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并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2023年,连云港被国家确立为国际枢纽海港和大陆桥走廊起点,并获批建设“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
在政策支持下,连云港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模式,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通办、一票结算”。与中远海运、达飞轮船等多家船企公司签订CCA协议,为客户提供“门到门”“门到港”的全程物流服务。创新推出内外贸“铁路箱下水”服务模式,优化班列运行计划,提高“一单制”通道运输效率。
展望未来,连云港将继续发挥港口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