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漳州港:从月港到世界级石化基地
“一带一路”下的漳州港:从月港到世界级石化基地
2024年11月18日,福建古雷炼化工程二期项目在漳州港古雷半岛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711亿元的项目,不仅是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漳州港迎来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
从月港到现代港口:漳州港的历史传承
漳州港位于厦门湾南岸,九龙江出海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对台直航港口。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明朝中后期,漳州月港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港口,通商达到47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
如今的漳州港,已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木材集散地和粮食中转港,拥有24个生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年货物通过能力达304万吨,设计年吞吐能力超过4000万吨。
“一带一路”下的战略新定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漳州港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和东洋航线的交汇处,漳州港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拥有深水良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2014年,古雷开发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古雷项目总投资超270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超3400亿元。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古雷半岛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吸引了多个百亿元级项目落地。
新机遇:国际合作与产业升级
“一带一路”为漳州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过去5年,漳州与菲律宾进出口总额超100亿元,在菲律宾对福建的投资中,有55%流入漳州。
2024年11月18日开工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就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典范。该项目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美合作建设,包括年产1600万吨炼油、150万吨乙烯、200万吨对二甲苯和下游衍生物装置,以及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配套工程。
同时,漳州港还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2024年11月28日,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此外,一批海上风电、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也在漳州港落地,预计到2025年底,云霄县清洁能源单条产业链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
未来展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为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漳州港积极构建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格局。2018年底,福建发起成立“丝路海运”,并以新设立的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作为秘书处开展工作。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22条,通达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座港口,联盟成员有330家,运输集装箱超过1800万标箱。
同时,漳州港还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打造黄金物流通道。2016年底,漳州港新增铁路直达赣州的海铁联运业务,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辐射能力。
展望未来,漳州港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经济增长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