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者的川滇藏线:新都桥到理塘的难忘之旅
骑行者的川滇藏线:新都桥到理塘的难忘之旅
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路要走,作者所走的,不是川藏线,也不是滇藏线,而是“川滇藏线”。
第8天:新都桥-雅江
经过12小时的休息后,骑行者们醒来。推开窗户,泥土的清香、青稞的气息和各色花朵的芬芳扑面而来,清爽了很多。苍茫的天空中,乌云在不断地聚集,看不见丝毫蓝天。
在藏族人家享用了一碗酥油茶、一块糌粑和一杯新鲜的热牦牛奶后,不舍地告别了热情的加初大哥一家,继续向西骑行。
来到镇上,骑行者们到小磊的客栈取回遗落在车上的水壶,然后继续前进。路过友珠和多多的学校时,友珠表示希望高中毕业后能去成都的四川大学上学。
刚出新都桥镇,路况突然变得很差。由于修路和连绵不断的雨水,路面简直成了泥塘。汽车碾压出一道道沟壑,只能沿着一条沟小心翼翼地低头骑行,方向稍偏,必定踩一脚泥。
突然下起大雨,道路更加泥泞不堪。四下里无处躲避,骑行者们穿好雨衣,决定搭车前进。
在新都桥镇吃饭时,很多司机问要不要租车去雅江,骑行者们斩钉截铁地回绝,也没有留下电话号码。无奈之际,来了辆皮卡,骑行者们招手,车停下来,司机穿着警服,很爽快地同意带他们去雅江。
冒着滂沱大雨,司机大哥帮他们把单车拆卸,好不容易才装进车厢。驾驶舱已经坐满了人,骑行者们四个只能想办法挤在单车的空当里。车发动了,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淋着雨,他们大声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小彭和小李靠近驾驶舱,骑行者们中的另外两人在车尾,每次急转弯时都觉得差点被甩出去。路边就是悬崖峭壁,甩出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出于安全考虑,骑行者们中的两人决定下车,再搭一辆车,自行车由另外两人照顾,在雅江汇合。
雨时大时小,很幸运,没过多久就搭上一辆黑色丰田越野车,车主的目的地也是雅江。
在这泥泞不堪的路上,竟然还有不少人在冒雨骑行或者推车前进,佩服他们“坚决不搭车”的精神。前几天货架断了,修好后又返回康定,在冰冷的雨夜里骑行,也坚决不搭车,要靠双脚翻越折多山。可是现在,骑行者们还是搭车了。
骑行者们中的两人先到达,在雅江隧道前下车。感谢好心的车主,车已经被泥巴覆盖,无法分辨本来的颜色。
一个车队骑行而来,他们的衣服、车子和驮包都沾满了泥沙,站在那里,俨然成了雕塑。离骑行者们最近的是个女生,单车的链条和齿轮间卷进去很多泥沙。
骑行者们说:“太佩服你们了,这样的路也可以骑行过来。”
她却说:“看我的车,可能需要大修一番,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搭车呢。”
另外两人也到了,他们建议继续搭这辆车前进,车主的目的地是理塘。可是,现在已是下午5点多,肯定要赶夜路,还要继续淋雨。骑行者们觉得太冒险,把他们的单车卸下来,目送他们远去。
其中一人是因为膝盖受伤,才选择搭车到理塘,他要在那里休整之后再决定是否能继续骑行。骑行者们中有人全身无恙,正在为今天搭车感到遗憾,没有靠双脚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不想再放弃后面的骑行。
组装好单车,穿过大约百米长的没有路灯的雅江隧道,转弯通过雅砻江大桥,桥下是怒吼的波涛。房屋竟然建在陡峭的悬崖边上,紧邻着雅砻江,心里一阵忐忑。
骑行者们住在慈祥的藏族阿妈家,不是客栈。随着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当地居民把自己家改造成了民宿。
把搭车放进一楼的“自行车库”里,竟然遇到了华子,他也是今天搭车到的,从来不曾预料,他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而且住在同一家民宿,在惊涛骇浪的雅砻江边的悬崖上。
骑行者们说好饿啊,阿妈说锅里有面片汤,用冬瓜、土豆和西红柿做搭配煮的一锅面片,他们毫不客气地连吃了三碗。吃饱喝足,正和这里的驴友聊天,接到了小彭的电话,他问他们现在住在哪里,说前面塌方了,无法通行,目前正在返回雅江的路上。
“住在这里会不会很害怕?”骑行者们指着窗外的悬崖和汹涌的江水问齐妹,她是阿妈的孙女,今年读高一。
“怕啥子?”她淡定地说,“岩石很结实,住了上百年的房子都没有问题。”
讨论起藏族服装,阿妈把齐妹哥哥的衣服拿出来给骑行者们穿。这不是普通的藏族服饰,而是礼服,只有重大节日才穿。
华子说他们越看越像藏族人,他指指他们脸上的两坨“高原红”。
其实那不是高原红。很小的时候,还不会走路,就不喜欢待在房间里,总是要大人抱着到屋外去,一进房间就哭闹。寒冬腊月也是如此,因此冻伤了脸,虽然没有留下疤痕,曾经冻伤脸皮很薄,对温度变化敏感,看上去和藏族人的高原红极为相似。
格子是在客厅里打地铺的骑友,他成了他们的开心果。因为仅有的一套男装被他们穿了,他只好穿一套蓝色的女装,还摆各种妩媚的造型,满屋子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格子虽然是骑行者,却没有骑单车来,单车和队友都在新都桥镇,他是搭车过来探路的。
把藏服脱下来,递给旁边的韩国留学生。小彭和小李打来电话,他们出门迎接。
夜里,雨不曾停歇。雅砻江的波涛更加汹涌,拍打着岸边的峭壁。不再担心建筑在悬崖边的房子,相信它的地基是足够坚固的岩石。
第9天:雅江-理塘
到了清晨,雨还在下。
据说,从雅江到理塘也在修路,若是骑行,可能和昨天遇到的那队人一样惨烈,变成“兵马俑”。
心中带着遗憾,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搭车去理塘。
凑够了七个人,单车放在车顶固定好。抱着一袋馒头和榨菜坐在座位上,这是他们的早餐和午餐。藏族大叔开车,要在雨中泥泞的路上颠簸整个白天。
实际上,这段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比昨天那段好很多;雨也是一阵阵的,偶尔露出蓝天。
中午到达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垭口。
休息的空档,在用木头搭建的简陋小卖部买了泡面。海拔太高,水烧到80℃左右就沸腾了,方便面泡了很长时间还是硬心,他们倒是偏爱这样的泡面。
这是山顶唯一的小卖部,门口坐着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人,黝黑的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低沉的声音诵着经文,伴着转经筒在他右手里顺时针转动,左手数着念珠。
老人很热情地与他们聊天,他把转经筒递和念珠递给他们,嘱咐他们要顺时针转动,教他们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翻过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下起了大雨。
抵达理塘县城。这里被称为“世界高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
在一个川菜馆门前下车,雨势太大,肚子很饿,决定先吃饭,再寻找住所。
他们的单车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小彭的车铃铛断了,小刘的车变速器失灵,骑行者们的货架再次断掉,最惨的是小李的车,固定前轮的轴承不见了。
小彭的膝盖受伤严重,不得不放弃骑行,改为“徒步+搭车”的方式去拉萨。都是捷安特单车,零件可以通用,他把轴承拆下来借给小李。骑行者们的货架完好,只是固定螺丝断了,有备用的。小刘的车也有备用零件,已经修好。
听说前面路段塌方,已有好几天不能通车,不少骑友绕道滇藏线;还听说理塘到巴塘路段有抢劫事件发生。
骑行者们一直想去稻城亚丁,于是决定改道滇藏线,从理塘前往稻城,再去香格里拉进入滇藏公路。小李坚持走川藏线,小刘说他要想一想,明天早上再做决定。
一般说来,若是骑行去拉萨,从成都出发,走川藏线;从丽江出发,走滇藏线。他们是从成都出发的,现在到了理塘,决定前往稻城,转到滇藏线。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路要走,他们所走的,不是川藏线,也不是滇藏线,而是“川滇藏线”。
从成都出发,才走了9天,搭车2天,5个人的队伍即将解散。或许明天开始,就要独自骑行。尽管如此,他们也会一直骑行到拉萨,万水千山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