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持乐观心态?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持乐观心态?
“医生,我是不是以后都不能吃甜的了?”
“我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
“我是不是要开始准备面对各种并发症了?”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刚刚被诊断出糖尿病,你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担忧和疑问。糖尿病,这个听起来就让人有些沉重的疾病,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请不要灰心,因为你的态度,将决定你与糖尿病相处的方式。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困扰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康传媛博士指出,不少糖尿病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影响病情,导致血糖升高。
香港糖尿病协会也指出,当患者想到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无法根治、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时,往往会增加精神压力,产生不安、疑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
科学管理,让病情“逆转”成为可能
面对糖尿病,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答案令人惊喜: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准干预,糖尿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实现一定程度的“逆转”。
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2+N溯源系统法”。这一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精准营养治疗、科学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调理等,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早期患者大多数可停药,各项指标实现逆转;中期患者半数以上可停药,血糖稳定,并发症减轻;后期患者大多数减少用药,血糖稳定,并发症减轻。这一成果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从生活到心态,专家建议这样做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指出,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他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正确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科学控糖、关注肥胖和高血糖,定期筛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来说,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康饮食: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避免肥胖。选择全谷物作为主食,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叶类蔬菜。同时,要注意限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
适量运动: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餐后半小时以上,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来缓解心理压力。
定期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从绝望到希望,患者经验分享
“我从确诊糖前到现在快一年了,从时时刻刻被血糖困扰,半夜emo小红书搜索糖尿病能活多久,到现在餐二只要不上9我心态都很平和。”一位糖友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说道。
她提到,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她逐渐摆脱了对血糖的过度焦虑。“不再分分钟都想测下血糖多少,空腹涨个0.2都难受。血糖控制还不错奖励自己一块小蛋糕,一杯三分糖或者无糖奶茶,生活也挺开心的不是吗?我现在什么都能吃呀,浅尝辄止未尝不可。”
另一位年轻的糖友则在确诊后遭遇了男友的分手,但她没有被击垮。“我不能就这样被打倒,糖尿病虽然可怕,但我可以积极治疗,控制好病情。”她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按时服药,最终成功稳定了血糖。
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糖尿病,我们并非无计可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结语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定期的血糖监测和良好的心理调适,我们完全有能力轻松应对这份“甜蜜的负担”。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守护自己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