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睡眠令”落地三年:从“趴睡”到“躺睡”的改变
教育部“睡眠令”落地三年:从“趴睡”到“躺睡”的改变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这一被称为“睡眠令”的政策,旨在解决当前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政策发布后,各地积极响应并创新落实方式。其中,杭州和江西等地推进的“午休躺睡”工程成为亮点。
在杭州,自2021年起就开始探索学生午休方案。今年,杭州更是大力推进“午休躺睡”工程,截至目前已新采购42万套午休装备。钱塘区投入570万元,让46所学校5.7万名学生实现“午休躺睡”。建德市则投入600余万元,升级改造100余个午睡空间,帮助3.4万余名中小学生实现“躺式午休”。
江西省将“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列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9月19日,全省93个试点实施单位为试点学校配备了30余万套“可躺式”课桌椅,试点学校已基本实现学生午休“躺着睡”。以九江市为例,该市10个县(市、区)85所学校和市直3所小学列为试点校,总共采购了“可躺式”课桌椅55161套,全部由省、市、县(市、区)财政买单。
“可躺式”课桌椅的外观与普通课桌椅相似,但椅背可调节至160度,长度达1.5米,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躺平”休息。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午睡质量,也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专家指出,充足的睡眠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帮助学生恢复体力和精力,还能提升记忆力和注意力,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规律的作息习惯和高质量的睡眠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的风险。
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南昌市东湖区采用“部分普及+全域试点”模式,采购9770套“可躺式”课桌椅;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第二小学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课桌椅数量,确保物尽其用。
家长和学生们对这一变化普遍表示欢迎。一位九江市九江小学九龙山校区的学生家长表示:“我孩子比较小,中午回家休息是个很大的问题。学校配备了‘可躺式’课桌椅,解决了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然而,政策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室空间有限、资金投入较大等问题。为此,各地采取了差异化推进策略,优先保障提供午餐、午托服务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优先考虑新建、改扩建的学校,优先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其他学校则结合实际逐步更新设备。
总体来看,“睡眠令”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的午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学习效率和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也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各地经验的积累和推广,相信会有更多学生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