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山遗址新发现:千年古镇鹅埠的秘密
白田山遗址新发现:千年古镇鹅埠的秘密
2023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白田山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一发现不仅为粤东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类活动历史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发现背景
白田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街道西湖村,遗址面积约为557200平方米。2021年,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进行深汕特别合作区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了这一遗址。经过近3个月的田野调查,考古队在合作区新发现、探明或测绘:先秦遗址4处、遗物点28处、古建筑9处、古墓葬279处、明清窑址5处(含三普登记点1处)、近现代史迹、革命文物2处、古村寨8处、古驿道4段、碑刻13通。
考古发现内容
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玉戈、方格纹凹底罐等。这些文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岭南地区先秦文化的认识,也为研究广东地区青铜时代的演进发展和原始瓷的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
考古发现的意义
白田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它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类活动历史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极大地丰富了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其次,遗址中发现的商周时期遗存,为研究粤东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分期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出土文物中包含的原始瓷,对于探讨原始瓷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军表示,白田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广东省文物局组织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重要收获,也是深圳考古继屋背岭商时期遗址后商周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下一步,将继续对出土文物进行系统整理、修复和研究,择机举办专题展览,较为完整地展现白田山遗址全貌。
未来展望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表示,未来将积极挖掘白田山遗址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推出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将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发现与研究为纽带,联结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平原两个地理单元,推动珠江三角洲与粤东平原早期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学术研究。
这一考古发现不仅展示了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广东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相信白田山遗址还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岭南先民生活和文化发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