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大桥装上“智慧大脑”:无人机巡检、传感器监测保障13年无大修
胶州湾大桥装上“智慧大脑”:无人机巡检、传感器监测保障13年无大修
在山东青岛,胶州湾大桥如长虹卧波,将青岛三岸紧密相连。这座全长26.737公里的跨海大桥,不仅是城市的重要地标,更是一座凝聚着科技创新结晶的智能桥梁。近年来,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高青岛发展公司”)运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为这座北方冰冻海域的特大桥装上了“智慧大脑”。
无人机巡检:破解传统检测难题
面对传统人工检测成本高、时间长、死角多等问题,山高青岛发展公司创新研发了无人机桥梁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大桥缆索体系、索塔、高墩区、箱梁底部和侧面等关键部位的常态化检测。据胶州湾大桥养护管理人员介绍,无人机检测系统使巡检效率提高了50%,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形下的人工检测难题。
传感器监测:实时掌控大桥健康状况
为了实时监测大桥的健康状况,山高青岛发展公司在桥梁关键部位安装了577个传感器,建立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这些传感器如同大桥的“神经末梢”,能够实时采集环境、荷载、结构响应等关键数据,为评估桥梁状态提供科学依据。今年以来,公司还创新打造了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桥梁健康监测、气象预警和车路协同等系统,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推动数智化管养水平迈上新台阶。
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方面,山高青岛发展公司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PG-88超薄磨耗层技术与传统方案相比,单车道每公里可节约矿产资源约280吨,节约燃料约6.3吨,减少碳排放约12.7吨。此外,公司还搭建了“绿色低碳公路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与评价体系,相关成果荣获山东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智能收费:提升通行效率
为解决红岛南收费站早晚高峰拥堵问题,山高青岛发展公司创新建设了省内首条双机器人复式收费车道,并实施了“匝道预交易+三级诱导+双天线ETC车道”的快速通行体系。经过扩容提升工程后,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了30%。
科研合作: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山高青岛发展公司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四航研究院及省交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其中,“数据驱动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理论创新与重大工程应用”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冰冻海域跨海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运营维护技术”荣获山东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成效显著:13年无大修的骄人成绩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胶州湾大桥实现了13年无大修的骄人成绩。桥面铺装寿命得到有效延长,结构安全耐久性显著提升。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山东的桥”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跨海大桥管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展望:智慧交通的无限可能
胶州湾大桥的智能化维护系统,是智慧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胶州湾大桥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