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药材和柑橘产业:乡村振兴的“黄金搭档”
四川中药材和柑橘产业:乡村振兴的“黄金搭档”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的1200亩枳壳喜获丰收,这仅仅是四川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柑橘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药材产业: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药材资源丰富。以巴中市巴州区为例,该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于202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建成以枳壳为主导品种的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1.88万亩。2023年,园区总产值达13.24亿元,其中中药材总产值9.67亿元,带动园区内集体经济村均增收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万元。
巴州区的成功离不开科技支撑和企业带动。当地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从种植到采收全程标准化管理。扬子江药业集团还在全国建立了8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内江市东兴区则探索出“科研院校+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育苗、种植、加工、交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中药材质量,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柑橘产业:品牌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四川柑橘产业同样表现亮眼。成都蒲江县作为全国知名柑橘生产基地,目前柑橘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总产量约90万吨,产值约90亿元。主要品种包括春见耙耙柑、不知火、爱媛橙等,这些品种先后获评“中华名果”“全国十大最具魅力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蒲江柑橘地标产品品牌综合价值更是高达102.63亿元。
青神县白果乡通过实施“林果上山,粮油下坝”战略,成功建成智慧果园1.5万亩,并完成品种改良1.2万亩。2024年,白果乡柑橘种植户兰洪兵的果园产量预计达10万余斤,收入约40万元。白果乡还打造了柑橘示范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38个、冷链物流仓储3个,逐步完善柑橘“育产销”体系。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和柑橘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巴州区成立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对中药材种植业主进行奖补;蒲江县深入开展柑橘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六有四个一”全产业链模式;青神县白果乡则通过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农田等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展望未来: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当前,四川中药材和柑橘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这两个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如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增收机会。
四川中药材和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也改变了农村面貌。这两大特色产业正成为四川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