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涨价潮下,如何精打细算过日子?
食品涨价潮下,如何精打细算过日子?
2022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为143.7点,比2021年上涨18.2%。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物价水平高的特点。从2020年起,全球各国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快速提高,到2022年达到9.48%,CPI中位数为7.9%。食品和能源“同时发力”,增大了本轮通货膨胀循环反馈压力。
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尤为显著。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测算,2022年前半年全球实际工资下降0.9%,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低收入国家消费者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重高达44.84%,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为21.40%,而高收入国家仅为8.15%。食品价格每上涨1%,将导致1000万人陷入贫困。
面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挑战,消费者纷纷寻找节省开支的方法。然而,超市通过各种营销策略促使消费者花费更多。例如,超市会将主食分散摆放,迫使消费者行走更远的距离;将高价商品放在视线水平位置;在通道末端放置非必需品;利用音乐等感官刺激减慢购物速度。此外,超市还通过锁定优惠价和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然而,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难以确定这些促销是否真正划算,容易产生冲动消费。金融比较网站Finder的消费者情绪追踪器显示,人们每周平均杂货支出可能在78澳元到210澳元之间,具体取决于购物的地点。大约五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超市购物是他们压力最大的开支项目。
为了应对食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购物清单并坚持执行。在购物前规划好需要购买的物品,避免冲动消费。
理性对待折扣。在购买折扣产品前,考虑是否真的需要,是否会在有效期内使用完。
选择性价比高的自有品牌。研究显示,超市自有品牌在很多情况下品质并不逊色于知名品牌,但价格更低。
关注季节性促销。一些商品在特定季节会有较大折扣,可以提前规划购买。
减少食物浪费。合理规划餐食,避免购买过多导致浪费。
比较不同规格产品的单价。有时候大包装并不一定更划算,需要仔细计算。
利用超市的会员卡和积分制度。这些优惠可以有效降低购物成本。
关注超市的促销信息。提前了解促销活动,可以更好地规划购物。
通过这些方法,消费者可以在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更好地管理家庭开支,确保生活质量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