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大会聚焦:福州古厝的历史与文化魅力
世界遗产大会聚焦:福州古厝的历史与文化魅力
2024年7月,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全球目光将再次聚焦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曾经主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的城市,福州以其独特的古厝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福州古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名片。其中,三坊七巷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它起源于晋代,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这片占地约40公顷的区域,保存了200多座明清古建筑,是中国都市中罕见的“里坊制度活化石”。
漫步在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这里不仅是一片建筑群,更是一座活生生的明清建筑博物馆。据统计,这里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不乏名人故居。比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旭、沈葆桢、林纾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居住。这些古厝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以宫巷为例,这条始建于宋代的古巷,曾是众多历史名人的居住地。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后陈金凤,到明代被誉为“西来孔子”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再到清代的“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以及民国时期的海军总长刘冠雄,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近年来,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据统计,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59项。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福州建立了4个非遗特色街区,培育非遗业态聚集区,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街区、进景区等活动。
在文物保护方面,福州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有世界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福州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重点考古项目,并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创新与传承的结合。以闽剧为例,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戏曲剧种,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唱腔韵味,还在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元宇宙全息仓”“AI剧院游”等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随着2024年世界遗产大会的临近,福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