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款AI服务新备案,中国生成式AI迎来爆发期
238款AI服务新备案,中国生成式AI迎来爆发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中国AI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反映出国家对AI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从三大运营商的布局到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生成式AI监管体系的建立
2023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生成式AI的政策文件。该办法强调了合法性和透明度两大原则:
- 合法性:要求企业在处理公开数据时需履行告知义务,确保个人数据安全
- 透明度:已上线的AI应用需在显著位置公示所使用的备案服务信息,包括模型名称和备案号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生成式AI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24年7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在AI治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三大运营商的AI布局与创新
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布局,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
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基座
中国移动于2013年成立“九天”人工智能团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AI产品体系。2024年,中国移动发布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具备四大核心功能:
- 长文本智能化解析:支持超十万字的文本理解
- 全双工语音交互:支持多种方言翻译
- 视频与图像处理:通过少量提示词即可创作高质量的图片与视频
- 结构化数据分析:支持大规模多类型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处理
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移动已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水利、客服、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九天·医疗大模型已在协和医院、广州120等机构落地,通过AI+5G技术,实现复杂病例的快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建议。
中国电信:“星辰”系列大模型
中国电信构建了“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其中“星辰”大模型是其核心。星辰大模型包括语义、语音、视觉、多模态和家庭等多个子模型,实现了全模态能力的覆盖。
- 星辰语义大模型是国内首个从0到1训练并开源的全尺寸语义大模型
- 星辰语音大模型是国内首个独立备案的语音大模型
- 星辰多模态大模型在权威评测集上已超过Midjourney,率先实现5分钟长视频生成能力
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电信已在政务、工业、城市治理等领域打造80多个行业大模型及20个行业智能体。例如,在智慧城市领域,星辰视觉大模型已赋能100多个城市治理下游任务,日均算法调用量达3.3亿次。
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体系
中国联通的元景大模型体系由1套基础大模型、1个大模型底座和M种行业大模型构成。2024年7月发布的元景2.0版本实现了多项能力升级:
- 基座能力升级:模型参数量级从十亿百亿跨越到千亿级、万亿级
- MaaS平台升级:获得中国信通院最高等级认证
- 安全能力升级:通过中央网信办双备案,并在工信部安全测试中获得A级
- 行业应用升级:形成35个行业大模型和100多个标杆案例
元景大模型已在政务、企业、个人与家庭等多个领域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例如,在政务领域,元景政务热线大模型已覆盖市民服务、政务热线、基层服务等多个场景。
中国AI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AI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AI技术与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从智慧城市到数字政务,AI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
挑战: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如何建立完善的AI伦理框架,如何应对AI可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全球AI治理框架,中国将继续在AI领域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结语
2024年是中国AI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政策监管到技术创新,从企业布局到行业应用,中国正在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和三大运营商的持续创新,中国AI产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将继续在AI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