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长安号: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经济引擎
中欧班列长安号: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经济引擎
2024年,中欧班列长安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开行超4900列,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长安号不仅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物流大通道,更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从零到万:长安号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11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新筑车站(现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标志着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物流新通道正式开通。从最初的不足百列,到2024年开行超4900列,长安号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9年11月2日,中欧班列长安号首次使用统一运单,从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往德国曼海姆,这标志着长安号在标准化、国际化运营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长安号已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德国汉堡及跨里海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创新驱动:打造智能化物流平台
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一个被誉为货运版“12306”的数字化平台正在改变传统物流模式。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集在线订舱、组织发运、支付结算和信息检索等功能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平台上,可以直观看到各趟班列的出发地、目的地、发车日期和舱位预订情况,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完成订舱。”北京欣赛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的铁路货运操作员李洁说。目前,该平台已辐射超过45个国家,注册发货客户超2000家,累计运量逾160万集装箱。
平台还推出了公共班列、定制班列等多样化服务,并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实现境内外信息资源互通。客户只需输入货物跟踪号码,就能实时了解货运状态。同时,平台还创新推出了“在线融资”功能,三年来累计为相关企业提供超过139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开放引领: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安号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物流方式,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这里已从昔日的郊区农田,变成现代化的物流枢纽和产业集聚高地。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通过与国内海关、铁路实现数据联通,采用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等方式,班列的运行效率能提高三分之一以上,综合成本下降15%以上。”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
长安号的开通,让越来越多的“陕西制造”走出国门。从最初的服装、化工品,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货物品类的转变折射出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2023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5.2万辆,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33.9%。长安号为这些高附加值商品提供了便捷的出口通道,有力推动了陕西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融通世界:搭建互利共赢的贸易桥梁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长安号不仅便利了中欧商品的快捷通达,更带动了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的涌现。
据统计,长安号的货物已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汽车整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这些货物通过长安号快速到达欧洲市场,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长安号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内陆港,不仅为中哈贸易提供了便利,还带动了当地物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打造国际物流新高地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长安号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构建向西开放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
同时,长安号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输模式和路线。例如,跨里海、黑海的多式联运线路已投入运营,进一步拓展了班列的覆盖范围。未来,长安号还将继续优化服务,提升效率,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欧班列长安号用短短几年时间,不仅改变了陕西的对外开放格局,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长安号必将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续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