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锅包肉大赛引爆东北经济,半个月带动3.27亿元消费
吉林市锅包肉大赛引爆东北经济,半个月带动3.27亿元消费
2024年6月底,一场以“大东山水迎天下·锅包美誉源久长”为主题的世界锅包肉大赛在吉林市江南公园东门广场举行。这场为期两天的美食盛会,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6名选手同台竞技,更有新加坡、印度、韩国等外籍选手远道而来,共同角逐“锅包肉之王”的称号。
据吉林市商务局统计,大赛期间,全市餐饮业掀起了锅包肉消费热潮。仅半个月时间,全市1.1万家餐馆累计销售锅包肉就达到了惊人的201.1万份,带动餐饮消费额高达3.27亿元,同比增长17.7%。同时,大赛还带动了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由54%提升至66.7%,全市里脊用肉销量累计达168.3万斤,同比增长46.7%。
锅包肉,这道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哈尔滨道台府的经典东北名菜,以其独特的酸甜口感和外酥里嫩的口感征服了无数食客。据传,这道菜最早被称为“锅爆肉”,由厨师郑兴文为迎合外国宾客口味改良自“焦烧肉条”。因其独特的烹饪方式——急火快炒、淋汁入味,得名“锅爆肉”。由于外国人将“爆”读作“包”,久而久之,“锅包肉”便成为其通用名称。
如今,锅包肉不仅是东北餐桌上的常客,更成为了吉林市的一张美食名片。吉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世界锅包肉”大赛为契机,精心打造“锅包肉美食地图”和“吉菜博物馆”,推出本地锅包肉预制菜、研究制定锅包肉烹饪标准,以标准化体系建设引领锅包肉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不仅是一场烹饪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赛特设专业组、大众组、网友组,以及以烹饪预制菜形式参赛的产业组。专业组和大众组共有149名选手获得奖励,其中,孙志刚等5名选手获得专业组金奖,马天龙等5名选手获得大众组一等奖。
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锅包肉,大赛期间还组织了锅包肉品鉴活动。通过网络报名抽签方式,向社会征集了300名品鉴官现场品鉴选手作品。6月30日决赛当晚,更是累计向市民和游客分发了10000余份锅包肉,最大程度惠及市民和游客,提升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感”。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东北美食走向全国,更让吉林市“清凉胜境·诗画松江”的秀美风光展现在世界舞台。据统计,6月28日至30日,吉林站到达人数7.98万人,同比增长30.18%;全市60家住宿单位,城区平均入住率达到了74.76%,重点酒店世贸万锦大酒店更是实现了100%的入住率。
吉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建吉林市餐饮名品推广办公室暨锅包肉办公室,持续举办锅包肉系列活动。整个暑假期间将持续开展锅包肉品鉴系列活动,做到每周有活动,肉香不停歇。在松江中路,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时购买到网红售卖车出售的即食锅包肉,坐在家里也可以随时点到名店名厨的锅包肉外卖。
从一道传统东北名菜,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金招牌”,锅包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吃锅包肉一定要配舒兰大米饭,又香又甜;喝啤酒就喝华丹啤酒,‘没有华丹不成席’;如果要吃得有民族特色就再来碗吉林市的朝鲜族大冷面;如果想做出又香又甜又好吃的锅包肉,一定要用正宗的调料,就是我们的江城米醋。”
未来,随着吉林市持续推进锅包肉产业高质量发展,这道承载着东北饮食文化精髓的美食,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更多食客的青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