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电解质实验:学霸笔记大揭秘!
氯化铵电解质实验:学霸笔记大揭秘!
氯化铵(NH₄Cl)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水解性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配制氯化铵溶液、制备氨气等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这些化学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氯化铵电解质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氯化铵溶液的配制
配制氯化铵溶液是实验的基础步骤。以下是配制50ml氯化铵溶液的具体步骤:
称量固体:根据实验需要,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铵固体。例如,配制0.1mol/L的氯化铵溶液时,需要称取0.535g氯化铵(M(NH₄Cl) = 53.5g/mol)。
溶解固体:将称好的氯化铵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约30-40ml),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转移溶液:将溶解后的氯化铵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
定容: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缓慢加入蒸馏水至容量瓶的刻度线,确保溶液总体积为50ml。
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上下颠倒数次,使溶液充分混匀。
实验室制备氨气
实验室中常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氨气。具体步骤如下:
药品准备:取一定量的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按照物质的量比1:1混合。例如,取5g氯化铵和5g氢氧化钠。
装置搭建:使用启普发生器或大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混合固体加入反应容器中,并在容器口放置一团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用于吸收逸出的氨气。
加热反应:在反应容器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要注意均匀加热,避免局部过热。
收集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将干燥的试管或集气瓶倒置在反应容器上方,收集产生的氨气。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到氨气。
检验氨气的化学反应
检验氨气的常用方法是利用其与酸反应生成盐的性质。具体反应如下:
NH₃ + HCl → NH₄Cl
实验操作时,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这是因为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实验时需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药品用量:实验中应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避免过量使用。特别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需谨慎操作。
加热操作:加热时要均匀,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反应容器破裂。加热完成后,需等待装置冷却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尾气处理:氨气有毒且易溶于水,实验产生的尾气需用稀硫酸或水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废弃物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需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顺利完成氯化铵电解质性质的探究。这些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氯化铵的电离和水解性质,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