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新冠后,你的心脏还好吗?
【健康科普】新冠后,你的心脏还好吗?
随着新冠感染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阳康”后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心脏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隐忧。那么,新冠后出现的心脏不适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从西医和中医两个角度,为您详细解读这一问题。
— 健康解读 —
新冠后
你的心脏还好吗
科学指南
近期,心血管科门诊经常会遇到感染新冠后出现心慌、憋气等症状的患者,一部分是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诱发加重;另一部分则是既往体健者感染新冠后继发了心脏相关症状。心脏症状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在并发症,但也可能是新冠病毒导致的直接结果。
相关专家表示,在我国疫情防控新阶段,门诊约有80%患者是由于“阳康”后出现症状而来医院就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心脏细胞,也可以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机体肺动脉压增高以及慢性缺氧,从而间接损伤心脏。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多种心脏症状或心脏并发症,包括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
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建议遵循的原则
面对“阳康”后的心脏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极端是过分焦虑,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稍有不适就去医院进行检查,很多患者并没有检查出问题,但还是认为自己一定有问题,这种状态是不利于康复的,甚至导致失眠,失眠又加重了心悸的感觉,患者更加担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种的极端则是过分漠视,把所有的不适都归为新冠后遗症,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也不就医,最后出现了心梗或者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生命危险。
如果新冠后出现心脏不适,首先不要惊慌,建议参考以下原则尽快自我评估:
一、如无基础疾病,且症状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很快可以缓解,心率<100次/分,可注意休息、继续观察。
二、如合并有心血管系统基础病,症状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甚至轻度活动就发作明显,应及时就诊。
三、即使没有心血管系统基础病,但心悸明显,伴或不伴心律不齐,心率>100/分或<50次/分,症状发作频繁且不能自行缓解,应及时就诊。
四、特别应注意胸痛患者,或向上腹部和肩背部放射,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不除外急性心血管事件,建议尽快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新冠后心脏不适患者“三步走”策略
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新冠后心脏不适患者应遵循“三步走”策略:
一、首先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损伤标志物的“三联”检查,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评价。
二、如果以上指标出现异常,则进行第二步——心脏核磁检查,评价心肌的代谢功能。
三、有少数患者情况复杂,则需要进行第三步——心肌活检,根据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中医对新冠后心脏不适的病机认识
新冠感染后,正邪交争,“阳康”患者虽然正胜邪退,但病发时体若燔碳,势必耗气伤津,五脏元气易伤,气血阴阳俱虚;另一方面,邪虽退,却未必彻底,恐余邪不尽,“灰中有火”,加之正气未复,恐病瘥后复作。而患者出现的心悸、胸闷、憋气,甚至胸痛症状可归纳为中医“胸痹”范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为人体气血阴阳失调,心阳不足;“阴弦”一方面是疫毒初退,体内留有的痰、热、湿,另一方面是指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产生的瘀血。
中医对新冠后心脏不适的治疗原则
肺、脾、肾为“治虚之本”,治疗关键在于“补土”和“滋阴”,其中补土应使用甘温之品,补其中,升其阳;而滋阴补肾不如补肺,应以清金保肺为务。在用药方面,需平和,慎用辛燥、寒凉之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将新冠恢复期分为肺脾气虚和气阴两虚,前者可用香砂六君子,后者推荐生脉散、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等。临床的常用方剂还有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清燥养荣汤、竹叶石膏汤等。常用中成药包括参松养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通脉养心丸、稳心颗粒、生脉饮等。注意需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新冠后心脏不适的中医调摄
大病初愈,正气未复,又正值春季,应做好防风防寒的措施,保持足部温暖,避免颈部受寒,大风天气应佩戴帽子。尽量保持恬淡少思的心态,不要对于自己的症状过度担忧。同时要保证作息的规律,尽量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饮食应以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为主,水果可适量食用,少食辛辣、生冷、及浓茶、咖啡,避免暴饮暴食。如需治疗,坚持按时服药,根据病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