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ABC三大指标,降低心肾风险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ABC三大指标,降低心肾风险
目前国内约有250万名糖尿病患者,大约每11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且以每年新增16万人的速度增加,其中尚不包括“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推估有70到90万人。事实上,糖尿病引发的高血糖,与高血 压、高血脂,经常相伴出现,是“坏坏三兄弟”,而三高会大幅增加心肌梗塞与洗肾等风险。因此,糖友务必要了解良好的血糖控制,必须达到ABC三大控制目标:
A- 糖化血色素(HbA1c)在7%以下;
B- 血压(Blood Pressure)低于130/80 mmHg;
C- 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小于100 mg/dL。
根据研究统计,“ABC三大指标”只要任一指标指数下降1%,糖尿病相关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即可减少15%。相反地,“ABC三大指标”只要其中任一项指标未达标,都会大幅增加心肌梗塞、洗肾、中风、视网膜病变、截肢等并发症风险。因此糖友的ABC控制达标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国内“ABC三指标”同时达标的糖友比例却只有约一成(12.9%)。因为许多糖友误以为三高没有症状就不用积极处理。然而,三高对血管的伤害是无形的,即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长期控制不良对于各个器官的损伤累积下来,容易引起各种大、小血管并发症。
研究指出,60%的糖尿病患死因是属于心血管疾病,心脏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因。一旦罹患糖尿病,未来因为心脏病威胁生命的 风险,跟已经得过心肌梗塞但没有糖尿病的病人一样高!
在台湾,第2型糖尿病病人出现肾病的比例高达44%。本身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病史的人,以及有肾病家族史、或本身有在服用肾毒性药物,都是罹患慢性肾病的高危险族群。根据2022年台湾肾病年报,洗肾病人在透析前一年,近八成患有高血压,四成患有糖尿病,三成患有高血脂。因此要保护肾 脏、减少洗肾风险,控制三高绝对 是必要手段。
糖友平日应该如何保养自己的肾脏呢?可遵循“台湾肾脏医学会”提出的护肾8守则:三高控制、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体重控制、避免服用不 当药物、多喝水、不抽烟及定期检查肾功能。
其中定期肾功能检查,包括抽血算得肾丝球过滤率(eGFR),验尿液测得尿液白蛋白/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由eGFR及UACR两者来评估肾功能,即可估算未来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 风险。在诊间每天利用“KDIGO肾脏风险分级表”帮糖尿病友的肾脏评分:
1、依照肾丝球过滤率及尿液白蛋白/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将病友的肾功能分成18区;
2、把正常肾功能标为绿色,作为基础线:若肾功能落在黄色区块,心血管死亡率上升了1.5~2.4倍、橘色区为2.5~4倍、红色区则上升为4倍以上!
如下图的黄阿姨,肾功能落在红色区块,结果黄阿姨说她上个月才刚刚装了一支心脏血管支架!
下面案例的林先生,在有经验的医疗团队照顾下,九个月后,林先生的肾功能由红色区块进步到橘色区块!
坊间关于糖尿病用药的迷思众多,糖友常问: “胰岛素是不是一旦开始打了就需要打一辈子,而且剂量会愈打愈重?”、“血糖药是不是会伤肝、伤肾?”、“降糖药是不是会引起低血糖?”、“没有症状是不是可以停药?”…这些都是糖友最常提到的用药疑虑。然而,自行调整或中断血糖药物,更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反而增加肾脏与心脏等器官相关并发症风险。近年 来糖尿病药物进展相当多,除了传统的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之外,也有昇糖素类似胜肽受体激 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或称GLP-1 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inhibitor)等能长期保护心脏与肾脏功能的血糖药,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能减少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的风险。医师会评估病患的整体情况,给予“个人化治疗”。因此,糖友如果对于用药上有任何疑虑,应该跟医师讨论,不应自行减药甚至停药,避免造成血糖失控。
稳定的血糖控制是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最重要的关键。糖友除了定期回诊追踪抽血数值之外,在家自我监测血糖也非常重要。除了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外,亦可以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器记录24小时内的血糖变化,搭配纪录饮食内容、运动习惯与血糖用药,帮助糖友更加精确的控糖! 糖友除了控制好血糖外,同时控制好血压、血脂让三高ABC控制都达标,即可大大降低心肾风险,迎接“肾”利“心”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财团法人糖尿病关怀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