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大千的手写菜单和烹饪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大千的手写菜单和烹饪艺术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sa/757983047_121123845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和厨艺高手。他对食物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品尝上,更在于深入了解食材的特性和烹饪方法。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位艺术大师的美食世界,体味其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和文化精神。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俗名“张正权”,得法号“大千”于上海禅定寺。“大千”二字各三划,不过六笔即可写就,简单之中,却透露着包罗万象、蕴藏无限之意。

张大千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祖国大地,所到之处既以笔墨摄取风物之胜,又喜爱品尝当地的风味菜肴,他对自己学生常讲的一句名言便是:“一个不懂得品尝美食的人怎么可能懂艺术”。

天才画家张大千,画风清新俊逸,瑰丽雄奇,晚年又独创泼墨山水,技艺深邃,达到了苍深渊穆的境界。但这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却说 :“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可见,“烹饪”在张大千的视野里,已被纳入了“艺术” 的范畴。

在张大千的美食观里,食物不但要具备 “色、香、味”,还要有“形”,“形”就是形状,可感的、美的造型。如他对粉蒸肉上笼之前的装碗就很严格,上好的五花肉需沿碗的形状有序铺陈,出笼以后再反扣过来,就会呈碗的圆弧形状,这样看上去就会产生视觉的美感,所以他说,粉蒸肉味道和形状美不美,其秘诀就在于“扣碗”的技巧。

跟随张大千多年的学生孙家勤说,老师做菜的用料,也只是鸡鸭鱼肉,但他制作的菜肴十分精细,讲究颜色的搭配,味道的咸淡,上菜的先后,一桌筵席就是一张完美的图画。

在1977年至1979年,徐敏琦担任张大千的私人厨师。据徐敏琦回忆,张大千在晚餐前会一丝不苟地写好想吃的菜并交给他。煮好饭后,他俩几乎每顿饭都一起吃,如同家人一样相处。

张大千云游海内外,吃得多、见得广,故能百味杂容。他家里有吕宋的鱼翅、北海道的大乌参,都是上等的干货,非一般饭店所能有的。每次宴请,张大千亲自写“菜谱”并交代厨房按照菜谱出菜。待宴罢,客人把菜单带走留作纪念。

《菜单—拌胡豆》
《菜单—红煨七珍》
《菜单——橙皮鸡》
《菜单—鸡油黄豆》
《菜单—白豆腐干》
《菜单—青冈菜》

一道美味佳肴按传统说法必须达到色、香、味、形俱全,但如何做到却是大有学问。从大千厨艺特色看,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字,即“严”“鲜”“抓”“真”“形”。

所谓“严”是指选料把关要严。张大千对食料的要求非常苛刻,他曾说,如果选料不好,会直接影响菜肴的质量。他的原则是,要用最好的原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所谓“鲜”是指吃的要新鲜。张大千把食材的“鲜”和“活”看得非常重,从来不吃过夜的蔬菜,鱼也一定要吃活的,这样才能保证菜品的味道。

所谓“抓”是指张大千操办家宴时,一般有家人和厨师掌勺,但唯独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必须由他亲自下手。他加调料时从不用勺,用手抓,均匀仔细地撒在菜品上,而且加完之后绝不再尝,直接上席。他有句名言:“抓得准,才是真正的好厨师。”

所谓“真”是指烹饪中要让食材接近本味。在台北张大千住宅的庭院里面,有一个专门用于烧烤的亭子,取名“烤亭”,专供品尝蒙古烤肉。烤,古代叫“炙”,在烹饪手法里面是最原始、最直接的,烤最能让食材接近其本味,这也体现了张大千性情中的“真”。

所谓“形”是指菜得造型要别致,色要美、好看。换言之,菜也要美如画。

张大千一生都把烹饪当做一门艺术来追求,在他的眼里,一个真正的厨师和画家一样都是艺术家。他通过他的绘画为美食情怀提供了展现的平台,反过来,他在美食上的审美又为他的绘画艺术增添了不少情趣。

信息来源自解放日报、北京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