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林植物园:从“绿色博物馆”到5A级景区
厦门园林植物园:从“绿色博物馆”到5A级景区
2024年2月6日,厦门园林植物园正式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厦门继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之后的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景点。这座始建于1960年的“绿色博物馆”,经过64年的精心打造和4年多的整改提升,终于跻身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等级。
厦门园林植物园总面积4.91平方公里,园内引种保育植物9000多种,建成16个植物专类园区。从空中俯瞰,植物园如同一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厦门岛南端。园内不仅有丰富的植物景观,还荟萃了众多人文胜景,如万石涵翠、天界晓钟等厦门“小八景”,以及石刻碑林、名刹禅韵等历史遗迹。
独具匠心的园林设计
植物园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区以万石湖为中心,四周分布着松杉园、竹类植物区、苏铁园等特色园区。其中,多肉植物区和三角梅专类园最具特色。
多肉植物区采用废弃的枯木、桌椅、花盆等器物,结合展区植被和地形现状,以沙漠玫瑰、仙人掌科、景天科等多肉植物布置花境,打造出一个充满趣味的“多肉世界”。
三角梅专类园则依托原有的山石地形,引种收集了420余个三角梅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角梅种质资源库。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三角梅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创新的景观设计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植物园在景观设计上不断创新。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建的南门观景扶梯。这条如银龙般盘旋的扶梯,通过电梯和步道联通9个观景平台,山体高差达90米。乘梯而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植物园的全景,还能远眺厦门岛的美丽海景,成为植物园新的网红打卡点。
此外,植物园还新建了闽台植物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台湾和福建特色植物为主题的专类园区,种植各类闽台地区特色植物约500种。这一设计不仅丰富了园区的植物种类,也体现了闽台两地的深厚渊源。
达到5A级的硬实力
要达到5A级景区的标准,不仅要有优质的景观资源,还需要在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游客体验等方面达到最高水平。
在硬件设施方面,植物园新建了南门停车场,提供270个停车位;对4公里的主要道路进行“白改黑”改造;新建10个景交车候车亭廊,新增16辆新能源景交车。同时,园区还对23座旅游厕所进行提升改造,并完善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标识标牌系统。
在软件服务方面,植物园开发了“智游厦门园林植物园”小程序,提供智能导览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手绘地图,了解景点信息,设计游览路线。园区内的植物都配有二维码标牌,游客只需用手机扫描,就能获取详细的植物信息。
未来展望
厦门园林植物园的成功升级,不仅提升了厦门旅游的整体品质,也为全国的植物园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植物园将继续在植物保育、科研科普、旅游服务等方面发力,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植物园。
作为一座集植物引种驯化、物种保存、科研科普、生态保护、旅游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已经成为厦门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无论是植物爱好者、园林设计师,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