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佛山市中医院教你掌握救命技能
世界急救日:佛山市中医院教你掌握救命技能
2024年9月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是“急救与运动”。据统计,每年全球有2500万到5000万起运动损伤发生,因此,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世界急救日当天,佛山市中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急救技能推广活动。活动通过现场情景演示、主题宣讲等方式,向市民传授了单人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手法等实用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术:黄金四分钟内的救命关键
当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分钟。在这4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可以将患者的生存机会提高2-3倍。
心肺复苏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让患者仰卧在硬实平面上,施救者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部正中、两侧乳头之间,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保持肘部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开放气道:使用仰头抬颏手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轻轻后压,另一只手抬起下颌,使气道打开。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用嘴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快速吹气两次,每次持续1秒,观察胸部是否起伏。
海姆立克手法:解除呼吸道异物阻塞的利器
海姆立克手法,也称为腹部冲击法,是用于解除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冲击腹部和膈肌产生向上的气流,将异物排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识别:当发现患者突然出现窒息症状,如无法咳嗽或说话、面色发紫时,应立即进行急救。
定位: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绕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在患者肋缘下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握住拳头。
冲击:向内向上迅速挤压,成人连续5次,儿童和婴儿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力度和次数。
检查:每次挤压后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若未排出则重复操作。
重复:如果患者仍无法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操作手法需要适当调整。成年人可以使用标准手法,儿童需要减轻力度,婴儿则应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相结合的方式。
急救知识应成为全民必修课
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专家呼吁,急救知识不应仅限于医护人员掌握,而应成为全民的必修课。在意外发生时,往往第一目击者是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生命。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例如,美国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而在我国,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推广,但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普及急救知识不仅能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更能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学习并掌握这些救命的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