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见证珠江新城崛起
广州塔见证珠江新城崛起
珠江新城,这座被誉为“广州曼哈顿”的中央商务区,从1993年启动规划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沧桑巨变。从一片荒芜的滩涂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珠江新城的崛起见证了广州从传统商贸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转身。而矗立在珠江边的广州塔,如同一位忠实的记录者,见证了这一切变迁。
从荒芜到繁华:珠江新城的崛起之路
1993年,广州市政府与美国托马斯设计公司合作,共同编制了珠江新城的第一版规划方案。当时的珠江新城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但规划者们已经为其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建设一个与纽约中央公园相媲美的珠江公园,规划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将400多个小型地块整合为270个大型地块。
然而,规划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的几年里,珠江新城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大量住宅和政府办公建筑,商业氛围较差。直到2003年,广州市政府对珠江新城的规划进行了全面检讨和调整,才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4年,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这成为珠江新城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为了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广州市政府加大了对珠江新城的投入,地下空间、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地面绿化项目相继启动,金融、贸易、商业办公需求也日益旺盛,众多写字楼项目开始兴建。
城市新地标:广州塔的诞生
在广州塔的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的选择曾引发广泛讨论。2004年7月,广州市建委网站和广州交易会9号馆同时展示了13家机构的设计方案,并邀请市民参与投票。最终,由荷兰IBA建筑师事务所与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联合体设计的4号方案脱颖而出。这个设计方案以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完美融合了建筑美学与结构工程学。
广州塔的设计方案于2004年7月开始在广州市建委网站和广州交易会9号馆同时展示,并允许市民参与投票,共有13家机构(或联合体)递交了设计成果[10]。在通过技术审查、专家评审并经过三轮投票后,建设部门最终选择了由荷兰IBA建筑师事务所与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联合体设计的4号方案,而此前民众呼声最高的1000米高塔则被否决[11]。
塔身设计的最终方案为圆形的渐变网格结构,其造型、空间和结构由两个向上旋转的椭圆形钢外壳变化生成,一个在基础平面,一个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两个椭圆扭转在腰部收缩变细。格子式结构底部比较疏松,向上到腰部则比较密集,腰部收紧固定了,像编织的绳索,再向上格子式结构放开,由逐渐变细的管状结构柱支撑。平面尺寸和结构密度是由控制结构设计的两个椭圆控制的,它们同时产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围。顶部更开放的结构产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建筑腰部较为密集的区段则可提供相对私密的体验[12]。塔身整体网状的漏风空洞,可有效减少塔身的笨重感和风荷载。阻尼装置为电视塔靠近顶层的中央核心筒的两个各500吨容量的铁质水箱,水箱的下面安装有轨道,以便水箱可以滑动。当塔身晃动时,水箱可以通过传感器向反方向滑动,以此来消减塔身的晃动幅度,这可以使晃动位移降低40%[13]。塔身采用特一级的抗震设计,可抵御强度7.8级的地震和12级台风(149+km/h),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14]。
塔身外形通过钢斜柱、斜撑、环梁和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筒体的运用,实现垂直圆柱、水平圆环和对角线三个主要设计元素。塔身主色调为银灰色,采用外浅内深、层层深入的色彩过渡方案,其中,由24根锥形钢柱组成的外筒钢结构将采用浅灰色,46个圆环采用中灰色,而最里面的混凝土核心筒采用深灰色;塔身灯光将由1080个节点LED灯组成,通过计算机控制电路,可以产生各种变化的视频广告效果。塔顶将有三台射程超过1000米的激光灯束,分别指向珠江新城的广州双塔和中信广场;而天线桅杆通过时控电路控制,每天亦可锁定不同颜色[14]。塔身设计结合建筑、结构和美学,构成了一个纤细、挺拔、镂空、开放的外形效果[15]。
功能
[编辑]
从塔顶看珠江
全塔共有如下功能区域:
- 450米塔顶平台、塔顶观光球舱、塔顶速降座椅、激光灯。
- F功能段(450米):激光灯每天锁定不同颜色,市民只要一看塔尖就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 E功能段(428米至433.2米):主要为室内观光大厅。
现代化都市:珠江新城的功能布局
如今的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商业活动中心。区域内共有39栋甲级写字楼,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或办事处。据统计,2024年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新增8个高级次商业载体,排名全国第一,商圈年客流量更是超过6亿人次。
除了商业办公功能,珠江新城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等文化地标相继落成,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其中,广州大剧院自2010年启用以来,已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演出的首选场地;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则以独特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馆藏,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未来可期:珠江新城的持续发展
珠江新城的发展并未止步。目前,粤海国际金融中心、广州粤剧院等新地标正在崛起。粤海国际金融中心以284米的高度,成为珠江新城新的地标性建筑;广州粤剧院则以独特的“凤冠霞帔”设计,成为传承粤剧文化的全新载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珠江新城作为广州新中轴线的核心区域,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区域金融、贸易、商业中心的重要作用。而广州塔,这位忠实的见证者,也将继续矗立在珠江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