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中考心理调适指南,助力考生轻松应考
教育部发布中考心理调适指南,助力考生轻松应考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针对中考前后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教育部发布了详细的考前心理调适指南,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升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家长也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支持孩子,共同迎接中考挑战。
学生篇: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客观分析成绩,找准提升方向
“把一诊试卷当成‘错题宝藏’”,仔细研究每一道错题。分析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解题方法不对,或是考试时粗心大意。比如数学的函数题失分,就要针对性地复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技巧。
制定提升计划,分解学习目标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薄弱科目和知识点分解成小目标,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像英语的单词背诵,可以每天早起半小时背20个新单词,晚上再复习巩固。
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我提升
一诊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检测,别因为分数不理想就垂头丧气。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相信自己在中考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今天又进步了一点”。
学会放松,劳逸结合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要学会放松。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或者和朋友聊聊天。适当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篇:理解支持,助力成长
给予理解支持,关注心理状态
孩子看到成绩难免有情绪波动,家长要先安抚情绪,告诉孩子“不管考得怎样,我们都爱你,一起想办法”。比起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助力学习规划,提供合理建议
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建议。如果孩子物理不好,可以帮他找一些优质的网课资源,或者咨询老师是否需要课外辅导。
做好后勤保障,关注身心健康
初三冲刺阶段,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要在生活上全力支持。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比如每天准备富含蛋白质的早餐,晚上提醒孩子按时睡觉。
调整期望值,避免过度施压
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就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节奏。
实用技巧:18字诀助你轻松应考
心理专家总结了“18字诀”:吃得下、睡得着、谈得来、笑得出、坐得住、学得进。
- “吃得下,睡得着”是身体状态好的标志
- “谈得来,笑得出”是心理状态好的标志
- “坐得住,学得进”是学习状态好的标志
三态俱佳是考前最佳状态。这需要考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
结语
中考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都能重视心理调适,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记住,考试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保持平和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