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政法大学的“时光印记”:两座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的“时光印记”:两座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81358
2.
https://peking.bjd.com.cn/channels/5b165687a010550e5ddc0e70/contentShare/5ed61972e4b0be621cc458c6/AP6608c7ade4b0641781567445.html
3.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6f1284fd5de1334fd981893.html
4.
https://dag.cupl.edu.cn/daggk.htm
5.
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4/41232.htm
6.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4/09/content_dqWXVxh05e.html
7.
https://news.cau.edu.cn/mtndnew/d4810130efa6422a972dec05e67c674c.htm

中国政法大学,这所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的高等学府,不仅以其卓越的法学教育闻名于世,更因其校园内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而备受瞩目。走进法大校园,两座被列入北京市历史建筑名单的古建——老一号楼和主教学楼,以其独特的苏式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诉说着学校60余年的发展历程。

01

老一号楼:见证校园初创的“宿舍楼”

位于校园西北角的老一号楼,始建于1953年,原为学生宿舍楼,现为办公楼。这座三层建筑采用典型的苏联式筒子楼设计,南北走向,四坡脊屋顶,木桁架结构,红砖砌体。一层下碱为水泥砂浆抹面,清水红砖墙面,一顺一丁砌筑,立面上开大方窗,混凝土过梁,红砖斗砌窗台,窗下水泥砂浆抹面,刻海棠线芯,开四扇漆红木窗,简洁大方。木桁架四坡脊屋顶,灰机瓦屋面,檐部挑出,漆红木挂檐板,檐下做木板条吊顶。

建筑主入口在东、西两侧,室内水泥砂浆地面,室内布局为典型的筒子楼式建筑,中间走廊,两侧为房间,室内楼梯为水磨石台阶,砖砌栏板,水磨石扶手。室内窗户、踢脚、木门及门锁等构件基本为20世纪50年代始建原物,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02

主教学楼: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主教学楼始建于1957年,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正对学校东侧主要入口。这是一座典型的苏联三段式建筑,平面呈“]”形;中轴对称,4~6层,中间高两侧低;砖混结构,平屋顶,立面开大方窗。建筑主入口面向东侧,中间6层部分最高,顶层为拱窗,向外凸出门厅,设拱形廊柱。外墙原为白色涂料,立柱、大门原为水刷石,混凝土过梁,水磨石窗台,楼梯宽敞,水磨石楼梯扶手。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为抗震加固,立面加设构造柱及圈梁。2000年,在未改变外形和情况下,外立面贴白、蓝色瓷砖,入口门厅及一层墙面贴石材。在进行西侧建筑建设时,为留出消防通道,对西侧南北两头凸出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03

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

这两座建筑不仅是校园建筑,更是中国政法大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建而成。当时学校暂栖沙滩北大,直到1953年才在现址开始建设新校舍。

在建设初期,学校条件十分艰苦。老一号楼和主教学楼的图纸都是由学校基建科老师仿照苏联建筑范式设计的。在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都以高度的热情参加了义务劳动,用双手一砖一瓦地建起了这座美丽的校园。

04

历经沧桑,精神永存

1970年,北京政法学院被撤销,校园建筑被北京市第174中学、戏曲学校、歌舞团、曲艺团、北京市文化局读书班等单位使用。直到1979年,学校恢复招生,并相继收回了老一号楼、教学楼等校园内建筑。

如今,老一号楼和主教学楼分别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和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成为学校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实物载体。这两座建筑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见证了中国政法大学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中国法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瑰宝,更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