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长期使用的安全风险与预防:从比利时事件到中国数据
中药长期使用的安全风险与预防:从比利时事件到中国数据
1993年,比利时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医疗事件:多名接受中药减肥治疗的女性出现肾功能快速恶化,甚至需要终身透析。经过调查,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马兜铃酸”的中药成分。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全球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药虽好,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告诉你真相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202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241.9万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涉及中药的报告占12.6%。在这些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占比高达15.6%,涉及的患者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3.1%。
这些数据表明,中药不良反应并非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排名前三的依次为胃肠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这说明中药不良反应可能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
长期服用中药,这些风险不容忽视
肾功能损害:某些中药成分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异常。如案例中提到的马兜铃酸,已被证实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严重时可致肾衰竭。此外,一些含重金属的中药,如朱砂、雄黄等,长期服用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肝脏损伤:中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肝脏损伤。例如,何首乌、川楝子等中药,如果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都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
胃肠功能紊乱:某些中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如木香、郁金等药材,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胃肠胀气等不适。
免疫功能受损:部分人选择中药是为了提升抵抗力,但有些中药的长期服用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影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如何安全使用中药
遵医嘱服用:中药使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患者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选择正规渠道:在购买中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即信誉良好的药店或医院。正规渠道购买的中药产品通常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注意配伍禁忌:中药配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同的中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有的可以增强疗效,有的则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在使用中药时,必须严格遵守配伍禁忌。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影响,保护好排毒器官。
合理饮食与作息:服用中药期间,饮食上有很多注意事项。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并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然而,在使用中药时,我们必须保持理性和谨慎,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禁忌。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嘱,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并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