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识别早期迹象,守护家人健康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识别早期迹象,守护家人健康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是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日子。据统计,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中国患者人数更是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辛酸与挑战。阿尔茨海默病,这种悄无声息偷走记忆的疾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我们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迹象。王筱的外公是这种疾病的受害者之一。最初,他只是偶尔忘事,比如出门忘记带钥匙、拿着手机到处找手机。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糊涂",其实正是疾病的早期信号。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发展到在熟悉路线也会迷路,甚至出现精神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
这个故事并非个例。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衰老表现",实际上可能暗藏风险。特别是当这些症状开始影响日常生活时,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最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密码。西班牙科学家通过分析3297位脑组织捐赠者的病理数据发现,携带APOE4/4基因的人群,几乎都会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异常。到65岁时,几乎所有APOE4/4基因携带者(超过90%)都表现出异常水平的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88%的携带者在80岁时表现出异常的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这意味着,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基因并非命运的全部。研究也表明,即使携带高风险基因,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仍可降低发病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呢?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认知衰退风险。
持续学习:不断给大脑刺激,如阅读、学习新技能等,有助于保持大脑活力。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推荐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结构。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大脑清除代谢废物。
社交活动:保持社交活动,参与社区活动,维持大脑活跃度。
管理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避免脑外伤: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头部受伤。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态,及时疏导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可以延缓病情发展。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常用的药物;而认知训练、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状况。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和参与。让我们从关注家人的细微变化开始,从了解疾病知识开始,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共同守护那些"被困在时间里的人"。记住,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可以让"遗忘"来得更慢一些,让爱与关怀延续得更久一些。